在前辈的劝解下,对方有所让步。趁着那个老板犹豫,燕宗权赶紧又开了口,“我做有机玻璃几十年了,从武汉带了很多好材料来。上海这么大,也不在乎多我一家,以后我把好材料直接供给你,你不就更好做?”
艰难的谈判结束后,燕宗权就重复在武汉的发展步伐,一连攻下多家广告公司,上海的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了。
最坚固的“上海战场”打开了,燕宗权如法炮制,2004年先后在南昌、长沙开了分公司,还招收了6家加盟商。
江汉区私营企业协会会长朱凤文说,“我特别佩服他的执着,这么多年一直做有机玻璃这个冷行业,很多老一辈都不干了,只有他还守在这里,带出一批批徒弟。”
带徒弟时保留压箱底技术
燕宗权收的徒弟和别人不一样,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其实燕宗权也有他的小算盘,他教徒弟只教深加工技术,材料制作配方是压箱底的宝贝,谁也不能教。每带出一个徒弟,燕宗权就多了一个分销商。
“武汉有机玻璃行业内,好多都是我的徒弟在做。”燕宗权显得有些得意。现在,他厂里一半员工都忙着发货,最多一天发三卡车,今年销售额预计能达到6000多万元。
配方是燕宗权花重金购来的。2004年,武汉生产有机玻璃材料的对手多了起来,备感威胁的燕宗权先后多次到有机玻璃材料集散地——广州拜师,这期间,他从一位老师傅手中买到了那个配方。
回厂后,他按照配方生产出材料,又反复研究深加工技术。燕宗权说,颜料浓度不同、透光性不同,在里面镶灯的效果就不同。“我的深加工技术必须用在配方材料上,我试过,不照那个比例配颜色就不正,时间一长还容易褪色。”
长沙国红广告公司总经理史国师,现已是长沙有机玻璃行业的名人。2006年初他告别燕宗权回到湖南,但加工的灯箱、广告牌总达不到“师傅”那种效果,最后进了燕宗权的材料才打开市场。武汉上勤有机玻璃制品公司总经理黄发国现在还叫燕宗权“老师”,“老师比较厉害,我的材料都是从他那里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