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企业终于赚钱了
“郑权这孩子能吃苦,性格又好强,即使吃了苦,也不告诉他父亲。”一说起儿子,母亲很心疼。
2006年3月,母子三人进回原料,找汉正街大加工厂代加工。厂大欺客,非要等做完大单子才肯做郑家的。可女装就像昙花一现,样式变得快,过期就不好卖。
生产不及时造成商品积压,郑权只得咬牙“清仓甩卖”,不仅没赚反亏了8万。郑权几次想开口向父亲求助,可话到嘴边又咽回去,“怕看到父亲失望的眼神”。最后,他选择了向妈妈求情,“您跟爸爸说说,让他引导我做吧。”
其实,这些郑举德都看在眼里。那也是父亲第一次请儿子去喝咖啡,“为什么失败?”“我缺少一个自己的生产厂。”“你觉得定位会不会有问题,今后打算如何定位?”“30岁女人最舍得,也最有能力花钱,定位30岁女性时装错不了。”郑权拿着咖啡勺搅了许久后,抬起头来定定地看着父亲。
郑举德要的就是儿子的这股子劲。2006年3月,郑举德再拿出10万元,开了雅利达服饰厂,让儿子任职总经理。
老郑对小郑的支持,事无巨细。手把手地教儿子,如何赢得布料批发商的信任,如何控制成本、开拓市场。
“目前,郑权的服装厂已开始盈利了。”郑举德很欣慰。
郑家还是得儿子传承
现在,郑举德还担任着童装厂的董事长一职,童装厂60%的股权以后还是要交给郑权。他对儿子的要求是,不仅仅做好雅利达服饰,“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估计还得带很长时间。三五年内,我一定要让雅利达服饰做到小有名气,那时,儿子接下的就是一个品牌企业。”
父亲这么全力栽培哥哥,小儿子郑谨松很服气,“我爱好体育,志向不在工厂。哥哥有做生意的天赋,接工厂不长,却做得有声有色。”
汉正街管委会副主任、汉正街总商会副会长熊国汉说,郑家是汉正街上赫赫有名的大家族,郑举德一辈子坚持诚信经营,把“合昶”童装打进了北京王府井商场。童晓波和郑权已经是郑家的第四代了,希望他们能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