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北京青年报:个体户“缩水”说明了什么?
"缩水!"揭开810万个体户“集体消失”之谜 沉重的税费负担、缺位的创业服务等成为个体户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网络则成为个体户“避风港”
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
我国个体户目前面临一场“缩水”危机。沉重的税费负担、缺位的创业服务等,成为个体户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个体户数量的减少所引发的民生之痛———公众创业热情不再,创富激情消弭,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更让人感到沉重。
810万个体户为什么消失
“国有的有政策倾斜、外资的有超国民待遇,只有我们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李燕干了几年个体户,收入虽然不菲,却干不下去,“物竞天择”的市场规律并非主因。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沉重的税费负担、缺位的创业服务等,是抑制创业活力的关键因素。
“每赚一毛钱至少有5分钱要用来打理‘关系’,这是‘规矩’。”店面开门后率先迎来的不是生意却是罚款,工商税务、卫生环保……李燕突然发现,她想象中的自主创业路上,竟然有那么多要应付的人际关系。
李燕说:“虽然国家表示个体私营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歧视性政策还是存在。”比如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街头摊贩都具有合法性,但中国的很多街道却不允许。2005年,纽约市市长否决了市议会的“人行道摊位修正法案”。可以在世界上最昂贵的街道上摆摊,精明的纽约人的确比部分中国人有商业头脑。
个体户不能再这么“缩水”
李燕说,“个体户”这个词在不少人心目中仍然与“投机倒把”、“偷税漏税”之类的贬义词脱不了干系,甚至有些人认为“个体户的出现在搞活市场的同时也搅乱了市场;随着社会进步,让原来的个体经济逐渐退出未尝不是件好事。”
然而,就在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我国个体户6年间“缩水”810万户的数字的同时,英国公布数据却显示,在英国的430万家企业中,有320万家企业没有雇员,也就是说近3/4的企业都是“个体户”。
国外的月亮不一定是圆的,但国家工商总局的另一组数据也许更能让人警醒。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内资企业实有350万户,比上年净减少30.1万户,下降7.9%。
网络成为个体户“避风港”
“老顾客以后找我,不用来办公室了,直接上网就成。”李燕说,在淘宝、易趣等几个电子商务网站上有她开的网店。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流行,很多人从实体经营转向了网上开店。网上开店的风险性很低,就算赔了也只是货钱。“没了重重叠叠的杂费,负担总是轻多了。”李燕在网上做生意感觉颇为愉快。 (据市场报)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