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并向着成熟的方向大步迈进。但是广告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广告时间资源的饱和,新技术新媒体的涌现,"受众逃离",政策限令等因素,使传统广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而植入式广告正是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未来广告业发展的新兴策略和操作方法。
植入式广告,在我国可以说方兴未艾。但目前许多植入广告大都变成了强行"置"入,令观众难以接受。例如电影《唐山大地震》上映没过几日,观众的眼泪还没擦干,片中出现的广告植入却成为了大众和媒体的热议的焦点,一时间各种非议漫山遍野。
植入广告怎么了?难道植入式广告就此在众人的唾骂声中偃旗息鼓吗?
其实,植入式广告并非洪水猛兽、空穴来风。植入式广告在国内上世纪90年代就初露端倪,那部家喻户晓的室内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不仅捧红了葛优、吕丽萍等一批明星,剧中的道具"百龙矿泉壶"在一时间也是童叟皆知。而在国外,植入式广告早已成熟。在很多欧美大片里,我们对植入广告并不感到陌生。试想,没有了雪佛莱大黄蜂的《变形金刚》又怎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这个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植入式广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制作方和商家所认同。
此外,作为新型的营销模式,植入式广告并没有局限在影视剧当中。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网络游戏、手机短信,甚至小说之中亦不乏植入广告。比较成功的案例当属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与"蒙牛酸酸乳"的强强联合。在这个合作平台里,媒体得到了收视率和创收,客户得到了品牌和利益,是名副其实的"双赢"。
再来看更高端的植入营销:电影《变形金刚》的广告大客户是通用汽车和美国孩之宝玩具。电影的热映带动了玩具的热销,而通用汽车相关车型的品牌影响力也迅速扩散。这样的"业绩"不仅与《变形金刚》自身的商业气息有关,更与其高水平的植入广告密不可分。
根据专业机构对植入式广告的相关调查显示:对于植入式广告这种特殊的广告形式,42%的被访者表示接受或非常接受,47%的被访者接受程度一般,表示比较不接受或非常不接受的被访者仅为11%。而这些数据远远优于其他广告形式的表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