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把多大比例的财富放在国外?”记者问。
傅黎强从桌子上抬起头来,笑了笑,没有作答。
移民加拿大的曲德刚,在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先笑了笑。然后把主角换成“大多数人”才回答记者,“这么说吧,如果国内不需要很多资金流动了,大部分投资移民的人还是会把资金放到国外的。一来,家庭生活中心在那。二来,安全稳定能更踏实,为何不放国外呢?”
据非营利组织“全球金融诚信”(Global Financial Integrity)称,中国的非法资金转移在全世界首屈一指。2000年至2008年间,从中国流出的款项总额达到2.18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即使按照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平均计算,也可以达到人均1600美元。
曲德刚觉得,再大的数字也不惊奇。他把身边移民的人分为三类。
一类是自己辛苦创业起来,现在在四十岁左右的一帮人。“他们的家庭重心在国外,当然会存些钱在国外。”
一类是资源性富起来的人,譬如矿主。“在加拿大,你要是看见一幢价值千万加币的豪宅,门前蹲着两头石狮子,打听一下,一定是矿主,煤老板们。他们钱多,有十几亿也正常,这些人最害怕钱不安全了,移民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财产,能不存国外么?”
还有一类就是官员亲属移民。“这个更不用想了。灰色收入,能转移早转移。”
“你呢?”记者重复开始的问题。
曲德刚又笑了笑,不说话了。
“大把大把钱,有哪些渠道转移?”记者接着问。
“中国对现金的控制还是不够精细的,地下钱庄,洗钱的多得是,什么办法都有。最常见的办法,移民成功后,你可以多报自己在国内的财产数额,慢慢转移过去。作为原有资产在移民目的国还不用上税。”
神秘低调的移民身份
如果不是很好的朋友,曲德刚也不聊移民的事。他说,“90年代的时候,移民身份回国创业,可能还会享受一些外资的超国民待遇等等,但是现在这几年没有了。所以,在国内做生意,这个身份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大家也就尽量不说了。”
曲德刚拿自己举例,“我的生意,还有人脉都在国内,不能因为移民就不干了。但是,又想拿个身份获得诸多便利。”
曲德刚还不是站在商界金字塔尖的人,他的圈子里对移民身份的态度是,“低调”。对于那些商界金字塔尖上的人而言,对此就更“低调”,甚至“忌讳”了。
一方面,他们要继续树立在国内的威信。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面对移民被晒出来的事实。
所以,更多大老板们拿了绿卡,或者就换了身份,但会拥护国内,在国内做慈善。
曾经,轰动一时的娃哈哈达能之争,宗庆后打的就是“民族品牌”的旗帜。2008年6月初,美国加州一位移民律师对媒体称,宗庆后持有美国绿卡且有九个年头。后来有媒体继续报道出,宗庆后一家妻小均已经移民美国,并拿到美国的社保卡,宗本人也手持美国绿卡。
这让宗的形象很受影响,生意自然也大打折扣。
为此,宗庆后专门出面说明,自己已经放弃美国绿卡,并对媒体报道宗家移民美国否认。拨通宗庆后电话质疑,不待记者提完问题,宗即匆匆挂断,不做任何回应。
没移走的生意
移走了身份和财富,移不走的是生意。
“国内好赚钱。国外是去生活,说起投资赚大钱并不容易。”张伟光说。
张伟光是2003年移民加拿大的,在国内一直有自己的软件公司。刚到加拿大那会,他想换个战场,在加拿大“隐约觉得可以做点事情”。
“我想弄个软件公司,借机会开发自己北京公司的产品在加拿大的市场。”后来,他真干了。还在网站和报纸上做了产品宣传,开始跑客户。但是两个月下来,没有任何回馈信息。
他分析原因是,“加拿大地广人稀,没人买,市场小。”他甚至拿个玩笑宽慰自己,“在加拿大,你可以很廉价地买下一块农场,但是,没有人给你干活,即使有人,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也养不起。”
他也逐渐发现,“身边人在国外真的投资做生意的,大多是小生意,投资大生意又赚钱的不多吧。”他的一对朋友夫妇,在加拿大做外贸,每天负责把国内发来的货转到各个超市。也有朋友做外贸之类的,每年也都只是赚个一二十万加币。
在加拿大投资创业失败的张伟光,后来安静了起来,“打打猎,钓钓鱼,抓抓螃蟹,聚聚会。买个菜做个饭啥的,都快锻炼成厨师水准了。”
不过,买房子还是赚钱的。“我2005年买的房子,算赚了。特别是2009年,去加拿大的华人多了,买房的也多了,涨了不少。”
“五年涨了多少?”记者问。
“总共60%,差不多。”张伟光说完,接着补充,“当然不能和国内比了。”
2011年,张伟光在国内重新创业,做起了英语教育软件。他相信,“中国市场大,没问题。准备大干一场。”
重新开辟战场,在国外投资赚大钱,如今,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温州的傅黎强,为了移民就“赔了不少钱。”
2006年,傅黎强移民成功。他在当地投资买下了一座商业中心写字楼。最初,希望商业中心可以吸纳更多国内的投资者到美国开店做生意。但是,回国招商,却并不顺利。
“可以停止不做了呀?”记者问。
“不行,这个项目一停,我的投资就算没有了,身份也就不保障了,要满五年呢。”
“赔多少了?”
“这个具体数字没有,反正不少。但是,再赔,还是要做,身份得要。”对于傅黎强来说,好在,五年的时间就要到了。
如今,他还是专心做着国内的房地产生意。
(文中人物傅黎强、曲德刚、张伟光均为化名)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