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副业实业是根本
转战资本市场做“投机”的老板或许有一批人成功了,但是还有很多“跟风者”并没有成为最终的赢家。前阵子温州企业家跑路事件就是例证:一个本来做眼镜的老板,因为看着Cye光伏产业的风风火火而眼红,一举向这块完全不熟悉的领域投入了几个亿的资金。最后资金链断裂,不得不“玩消失”。而这背后的利益相关方,就包括高利贷者。而高利贷者本身或许就是过去从实业中走出来的企业家。
长期以来,温州老板的形象多是吃苦耐劳的实业型的企业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些实业型老板都化身为“资本家”,像是温州炒房团、炒煤团,甚至还有组团炒大蒜的。
先靠实业赚钱,然后再用赚来的钱去投资,这就是相当一部分温州企业家的生意路径。只是这样的生意经在温州人身上显得并不合乎他们“精明”的形象。
一位长期在美国创业的陈先生近期回国时告诉记者,“美国很多老板的创业思路也是先在实业苦干积累资本,而后转战资本市场做投资。只是美国人不会把投资作为主业,做实业仍旧是美国老板们心中最靠谱、最踏实的创业方式。”
记者还了解到,有很多做实业出身的企业家的投资方式甚至已经出现了错误的“位移”。据称,有不少在民间放高利贷的群体背后,实际上都有跟企业家联手合作的事实。也就是说,很多做实业出身的创业者都愿意把积累的一部分财富拿出来,交给相应的代理人打理;同时,谁缺钱了,可以向他们借高利贷,圈子里的朋友再予以担保。
实业难做需要“忍”和“等待”
一心想做好实业的老板总是有的,记者看到一位名叫林云村的温州创业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也炒过房,但我认为炒房只是一时买卖,实业才是千秋功业。要想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东西,就一定要做实业,留下实业,而不是房产。开工厂,做实业,做品牌,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不过要踏下心来做实业,先得学会“忍”。特别是在当前这样一个经济环境下,货币紧缩政策同时,人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猛涨,想做好实业确实很难。
面对艰难的实业生存环境,正值创业过程中的老板还应充满信心。有业内人士指出,众多闲散资金和非专业人士蜂拥专业性极强的PE投资市场,直接形成了继2006、2007年流入股市、楼市之后的第三波实业资本转移潮。
不仅实业资本自发流向创投,部分主业与投资无关的社会机构也将眼光瞄向了实业资本。深圳某管理培训机构新募创投基金负责人表示,“如果能把这些资金集中起来,投向有潜力和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经过几年的培育最终能在创业板等退出,则对投资人、对中小企业将是双赢。”
在政策面上,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释出积极信号,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使民间资本有信心、有条件专注于实业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天津考察时也曾两次提到实体经济问题:“重点支持实体经济;我们要把更大的力量放在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而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使民间资本有信心、有条件专注于实业发展”,足以看出实业实体空心化问题已经受到决策层重视。
据悉,国家将通过宏观调节使得虚拟经济、炒作经济领域的利润率低于实体实业利润率。尽快启动以打破国企垄断为核心的深层次改革,把垄断资源、垄断市场、垄断产品、垄断利润释放给市场,释放给民营实体实业。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