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差评师”:专挑新店主“下手”
小雨称,淘宝店内有差评,店主会第一时间知晓。为了挽回自己的信誉,所有店主都会选择与买家沟通,试图修改差评。而在与买家沟通的过程中,便会发现给差评的并不一定都是真正的顾客,很有可能是一些专门以给差评为生的“职业差评师”。
“通常情况下,‘职业差评师’会选择新开的网店下手。我们新店主经验少,很难在交易的过程中发现对方不是真正的顾客。所以发现有差评后,肯定会主动联系对方,在与对方沟通的过程中对方会表示,如果给予一定的补偿可以修改差评,但他们所提出的补偿往往要比店主卖出物品的价钱还要高好几倍。”小雨称,虽然在她开店以来还没遇到过“职业差评师”,却听人说过有的店主售出100元的灯具却被对方要求索赔1000元的事。但小雨也表示,遇到这种情况并不需要向其妥协,店主可以保存与对方的聊天记录,再反映给淘宝的“店小二”,如果经过核实情况属实,“店小二”会将对方给的差评直接删除。
市民:差评是淘宝维护买家利益的唯一权利
选择方便、价格便宜、送货上门,网店利用自己的优势吸引了大批的顾客。随着网店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顾客加入到网购中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顾客反映邮递到手的货物与店主宣传的有所差异,因此,买家给网店差评的现象便逐渐增多。
网购者卢女士曾因网购的化妆品看似假货给过卖家差评,后经协商卖家同意退货后,卢女士才将差评修改过来。
对于最近发生的“寿衣门”事件,卢女士认为,差评是淘宝维护买家利益唯一的权利,如果没有差评,卖家没有任何约束,可能更加无所顾忌。“虽然不知道‘寿衣门’事件中双方是怎样沟通才造成这种现象的,但‘得饶人处且饶人’。在自身利益没有太大损失的情况下,买家可以同意卖家的要求修改差评,卖家更没有必要把事情做得这么绝,给人邮递寿衣甚至是大便,这样做太过分了。”卢女士说。
市民卢女士建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建议邮递前邮递员能在送货前给收件人打电话进行确认,核实情况属实后再给买家送货。
实体店主:建议建立监管部门,保证双方利益
市民张女士是黑水路市场一家实体时装店的店主。她称,自从网店兴起以来,因其价格低廉又送货上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生意。但网店毕竟有它的弊端,不能看见实物亲自验货,不能试穿是否合体等原因又可能造成购买过程中的种种纠纷和麻烦,从而使网店店主收到差评。
因此,张女士建议有关部门能建立一套合理的监管程序,既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又不损害商家的利益。
“比如说规定消费者在签收之前验货,如果不满意,就可以直接退货不支付货款。而为防止‘职业差评师’恶意差评,可以对差评进行严格监管。比如说,每一个差评都由专人进行核实,确定属实后才能成功给出差评,而网店一旦出现差评后,则不能删除和修改等。通过多种手段增加差评的可信度及权威性。”张女士给记者举例说明。
律师:法律缝隙中的监管尴尬
对于网上购物,吉林衡丰律师事务所的辛明律师认为,就目前来看,无论是淘宝网还是其他网络交易平台,因有第三方机构存在,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作为买家,我们可以选择满意后再支付货款,如果怕浪费邮费,还可以在购买时选择缴纳5角或1元钱的运费险。而对于卖家来说,如果真的遇到‘职业差评师’,可以保留与其来往的谈话记录,作为证据,告其敲诈勒索罪,让其受到法律制裁或者直接向淘宝投诉。”辛律师说。
对于近期的“寿衣门”事件,辛律师认为,该事件属于买卖后行为,与网购交易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我国的法律也还没有细化到这种合同后行为 。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