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际先驱导报》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朝鲜政府对和平汽车公司提供了对朝鲜汽车事业的10年垄断权”。其实,早在2007年,“朝鲜平壤平运中城合营会社”(下文简称平运中城)项目开始启动,会社的生产任务主要集中于客、货车。这家公司由朝鲜首都旅客运输指导总局和中国丹东中朝边境贸易城合营成立。
因和朝鲜“谈生意”而常抽不出时间面对媒体,约见丹东中朝边境贸易城董事长王远刚并不容易,在和《新商务周刊》记者见面时,他也是从招待“朝鲜客人”的晚宴上赶来的。
“说实话,我一般不愿意和媒体打交道,因为有的媒体负责任,有的不负责任。”外貌上,王远刚更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知识分子。
移步朝鲜
在石油完全依赖进口,私家车都被严禁的国家,为何汽车产业的机遇“非常好”?
王远刚的确是果敢的。朝鲜石油全部依赖进口,且严禁私家车。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他选择了汽车贸易,并主动寻求与朝鲜合作,更直接将工厂建在了平壤。
“这就是你个人想法的切实与否,和对市场把握的准确与否,再者就是你有没有这个魄力。很多人很有钱,很有实力,但是他不敢去做。但我看中了一个项目,就敢去投。”
皮草生意起家的王远刚,从1996年开始专注于中朝边境贸易。“我在丹东有实体店面,那个时候就有很多朝鲜人到这边来采购商品。”在与前来丹东的朝鲜人渐渐熟悉并成为朋友后,“我发现那边(朝鲜)什么都需要,很有市场”。
1999年,王远刚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丹东中朝边境贸易城。针对朝鲜需求和国内需求进行多元化的边境贸易。因特别看重中朝边贸前景,王远刚在平壤开设了分公司。
和当初放弃皮草零售转向中朝边贸相同,2007年,已经具有11年边贸经验的王远刚突然决定要转变经营方向—“我要做一个大项目”。
这个“大项目”如今的成型便是“平运中城”。
在石油完全依赖进口,私家车都被严禁的国家,为何汽车产业的前景“非常好”?对于这个疑问,王远刚很不在意: “第一是朝鲜国家建设需要,第二是他们自己做企业需要,第三是朝鲜矿产开采的需要。还有朝鲜两面环海,海上贸易也需要路上运输。每年,朝鲜最少的需求也得一万辆以上。”
正是王远刚这个“突然”的决定,丹东中朝边境贸易城的发展方向迅速调整到与朝鲜合营汽车工厂上来。
当年,王远刚注册“丹东中朝边境贸易城”,目标就是在丹东建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商城—“中朝边境贸易城”,一方面做边境批发贸易,并整合在丹东的大部分外来企业。如今看来,因王远刚的果断“转向”,这个公司名却不太适合做汽车行业。
“这是比较好笑的”,王远刚自嘲道:“丹东中朝边境贸易城现在已经不做中朝边境贸易城的项目了,但是没有办法,这个名字必须延续下去,如果改名,所有合同都要改,什么都需要重新注册,包括我们企业的资产。那样损失就大了。”
于是,王远刚开始带着这家“丹东中朝边境贸易城”,到朝鲜去。
落地平壤
以“合营”代替“合作”,王远刚实现了对朝投资的一个大突破。
“平运中城”的汽车品牌被命名为“平壤”,品牌标志由朝鲜方面亲自设计,由朝鲜文“平壤”演化而来。目前“平壤”品牌下比较成熟的系列有“金刚山”公共客车,“千万里”载重货车,都由朝鲜国家对外经济协力推进委员会帮助注册。
当初王远刚和朝鲜方面表达希望合作开发汽车产业时,双方是“一拍即合”,但真正落地并实施,并非那么容易。
王远刚有了造汽车的想法后,马上就告知在平壤分部的公司,确定了公司新定位的发展方向,随后,平壤分部便随即和朝鲜“首都旅客运输指导总局”进行联系接洽。
“一开始我们也觉得这个项目挺大挺难的,但是经过努力,最后还是做成功了。”回忆与朝鲜方面的协商谈判,王远刚深深呼了一口气:“从开始沟通、谈判,签合同,办理营业执照,注册商标,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大概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
与朝鲜的谈判矛盾最为集中的,在于究竟是采取“合作”企业方式还是“合营”企业方式。据了解,朝鲜引进外资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合作”,即由投资方提供生产设备及原材料等,朝鲜提供劳动力和基础设备,之后加工、生产、销售,所得利润双方进行分成。“但我们觉得合作企业没有前景,因为毕竟规模太小”。
“前期的谈判十分艰难”,通过不断协商,王远刚的“合营”企业方式获得了朝鲜的同意,“平运中城”成为实质上的股份制企业—朝鲜“首都旅客运输指导总局”占股份49%,丹东中朝边境贸易城占股份51%,并成立了中朝人员共同构成的董事会。
“平运中城董事长由朝鲜方面担任,我任副董事长;而在生产经营方面,社长是我们这边的,副社长由朝鲜方面担任,形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
以“合营”代替“合作”,王远刚实现了对朝投资的一个大突破。“所以说商人都要有自己的思想,通过谈判和实践,才能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艰难的谈判过后,“一切都变得顺利起来了”。
平运中城获得了朝鲜政府的大力支持,这让王远刚多少有些意外:“建厂的时候,平壤市政府给提供了足够的劳力支持,经常去视察进度。而且他们认为既然我有勇气来朝鲜投资,在投资金额等方面都放宽了很多。”
“但中国还没有一些针对我们的政策支持。汽车行业本身就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国家在政策上如果进行扶持,比如在贷款上放宽限制的话,我们的发展将会特别快。可惜,我们目前还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
稳步求跃
作为一家贸易公司,丹东中朝边境贸易城的优势在于对朝鲜的熟悉,以及朝鲜对其的信任。
目前,正在寻求与一家成熟的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全面合作的王远刚,对“平运中城”的发展和未来极为自信,在他的前期投入显现成效后,“不断有汽车厂家在联系我们洽谈合作事宜。”
作为一家贸易公司,丹东中朝边境贸易城的优势在于对朝鲜的熟悉,以及朝鲜对其的信任,缺乏的则是专业汽车制造商的技术和资金优势。所以“我们要找一个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进行全面合作,强强联合”。
“奔驰找到我们谈过,但是他们的生产线放在朝鲜显得太过昂贵。现在上海申龙也正在和我们谈。”按照王远刚的规划,平运中城一方面积极寻求并确定全面合作的汽车生产厂家,依托其专业技术和资金实力,结合朝鲜的本地需求,开发出合资品牌。
另一方面,“必须得有完全的自主品牌”—“这是中朝合营企业实质上的合作”。在中方提供的散件基础上,联合设计出最适合朝鲜的车型。“朝鲜也鼓励你在他们那里生产汽车配件进行配套,不过朝鲜有能力自产的散件是不允许进口的,比如他们自己拥有的机油、电瓶等”。
目前,在平运中城的运营试产中,中国的福田汽车、少林客车都参与了项目合作;而“金刚山”、“千万里”系列的试产十分成功,朝鲜的矿山、企业及政府机构购买了平运中城的产品后满意度很高。
在目前的会社运营上,王远刚介绍说,中方主要负责技术管理,朝方提供工人。“平运中城的在朝合作会社有工人好几万人,经过筛选,拥有很多优秀的工人。”在平运中城工作的工人每月能领到的工资为40欧元(约为49美元)左右。“外资企业的朝鲜工人,收入都会高一些。”
“现在我去平壤主要是参加董事会,厂子发展到现在已经很成熟,我们的管理人员和朝鲜人员也合作得很好。所以,除寻求全面合作的汽车厂家外,我的精力主要投向了一个新的项目,正在和朝鲜方面进行洽谈。”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