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和启明甚至都参与到了爱乐活从百度中分离出来的全过程。李丰表示,爱乐活要是在百度体系内部做,就要按照百度的规则来办事。童士豪也认为这个项目如果在百度的体制内生存恐怕很难成功。
脱离百度单独运营,仅仅剥离的过程就耗时一年多百度的很多无形资产需要估值。而百度无形资产的估值占了爱乐活股份比例的一半以上。
据悉,百度将原有的“有啊”团队创业员工打包,加上百度可以支持的流量,按照未来一年内爱乐活可能达到的规模进行估值。这个估值在和IDG及启明两家投资人谈时打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扣。
这使爱乐活开创了互联网公司的一个融资极品:首轮融资就达五六千万美元。而一般的互联网创业者能拿到500万美元就已经十分幸运。
当然,作为投资人,李丰看重的不仅是百度能够给爱乐活提供流量,爱乐活其实和百度其他应用之间也可以互利互惠,蔡虎所得到的商户信息也可用来丰富百度地图里的信息,而地图的信息也可给爱乐活提供基础商户信息。事实上,在美国基于地图应用所带来的收入已经占到互联网收入的25%。此外,百度除了投入现成的团队外,还有当时做“有啊”时的数万商家资源也在其中。
两大强敌
蔡虎对爱乐活的构想分为两部分。爱乐活一端要通过分享型的图片、信息来吸引用户“逛”,另一端是商户,通过信息对接将有需求的用户接到商户一端,除了广告费外,未来产生收入后还可以与这些商家分成。蔡虎并不想像团购那样打价格战,他希望这种撮合是一种精准的推荐和匹配,并具有强大的粘性。他给自己的定位是25~35岁之间消费中坚白领女性。
现在,凡是希望做成一个平台的公司都希望把交易环节留在自己的流程上,爱乐活也不例外。之所以蔡虎认为生活电子商务有未来也是因为他认为爱乐活最终将成为一个闭环。
无论是投资人还是蔡虎,都希望爱乐活的杀手级应用是把分享做好之后,再把分享连到线下购物,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
蔡虎透露,从现在的商业模型来看,爱乐活大约有60%~70%以上都是媒体收入,其他30%~40%是佣金收入。事实上,尽管现在百度的无形资产估值占了50%以上股份,但目前百度给爱乐活贡献的流量仅占10%左右,爱乐活最大的流量来自于腾讯。而另一端的商家,爱乐活已经签约了近4万家。这些商家都将成为爱乐活的服务提供商。
这无疑将令爱乐活遭遇两大强敌淘宝和腾讯。
事实上,爱乐活打动投资人的地方不仅是因为有百度的强大支持,还因为在百度、IDG和启明创投分析之后,他们都认为此前“有啊”的类淘宝模式本身就存在问题。线下零售运营层面的东西较“重”,比如品质控制、品类管理、货品选取、配送、仓储这些百度都不擅长,或者说是基因里不太擅长的。但爱乐活定位是在生活服务领域,没有“搬东西”的这个要求,可以发挥百度在信息整合上的优势,将需求信息流导给商家。
对于淘宝,蔡虎唯一忌惮的就是聚划算,但自从聚划算闹出腐败事件之后,蔡虎觉得爱乐活的强大竞争对手已经不再存在。而爱乐活最需要防范的另一个竞争对手腾讯。
李丰也称,腾讯也可能做生活服务类的电商。也是有两种选择:放在腾讯公司里面做或者单独拿出来做。但腾讯线下的基因比百度的还要少,腾讯基本是偏用户,没有多少商户拓展的经历。百度最早做过代理商模式的广告销售,当时做的就是渠道拓展。爱乐活也可以适当借助当初的模式,使用代理去拓展与商户的合作。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爱乐活现在的这个模式跟百度最早做的拓展渠道的工作没有本质的差别。
李丰认为,爱乐活可能不会产生“爆发”,但是将会在持续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长期的用户价值。而童士豪则称,作为投资人他最大的担心是,这个团队剥离出来后是不是仍然能按照预期发展。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