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中国前产品总监、盛大文学副总裁柳强说,王汉华常常是站在中国用户需求和总部相结合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许多针对中国市场的idea(点子)和需求,是由他积极推动的。虽然王汉华曾努力在亚马逊全球战略与中国现实环境之间寻找平衡,但在外界看来,他还是过于保守,过于职业化。被看好具有长跑实力的亚马逊,欠缺就是短跑中的爆发力,也就是针对中国市场能有更多的灵活性。亚马逊内部员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了这一点:“我们正在寻找新的领导人,更倾向于找一个本土的,更了解中国市场的人。”
柳强表示:“从更长远的竞争格局来看,我认为亚马逊中国如果能够更加贴近中国市场、中国用户,倾听他们的需求,并给管理层更大授权以更加灵活地应对中国市场的竞争、变化,相信它在中国的发展会更快更好些。”
其实,就在前不久召开的互联网大会上,王汉华曾表示目前最大的挑战是自己,需要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消费者,发现他们的潜在需求。其次的挑战是需要更快一些,先于竞争对手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最后的挑战来自整个中国电商客观环境,亚马逊中国也在联合整个行业一起改善中国电商环境。
记者观察
王汉华去留皆因“职业”二字
董军
与王汉华打过交道的人,都称他很“NICE”。他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这笑容看起来还算亲切,但也让人能感觉到明显的职业化特征。作为中国电商领域少见的职业经理人,他与京东的刘强东、当当的李国庆等人的行事风格完全不同。他不愿抛头露面,即使是代表公司也出面不多,更不会像向其他大佬那样语出惊人。在电商一次又一次的约仗中,他不会叫战,也不会应战,只是带领亚马逊默默参战。甚至在几大电商将微博营销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的时候,他都没有一个官方加“V”的微博。
外界对王汉华在关键时刻离职有些猜测,主要是针对他的做事风格过于稳健、保守,也有猜测他作为中国区老大,却没有完全的独立决策权。“猜测对于王汉华来讲都很正常,作为职业经理人,他就是要在中国贯彻亚马逊全球稳健、保守的精神以及亚马逊全球的策略。”亚马逊某高管说。这种猜测并不能成为王汉华离职的原因。
事实上,职业经理人王汉华可以作为的空间并不大。艾瑞高级分析师苏会燕说,亚马逊中国与很多跨国公司一样,很多业务线都被垂直管理,中国区业务线负责人会直接向美国相应业务的直管领导汇报,王汉华并不会亲自决策各个业务线的战略。
亚马逊的“我要开店”业务引入中国后,中国商户可以把自己的店开到亚马逊美国的平台上去。在美国平台上销售的款项收入也自然纳入美国公司,与中国无关。但总部会考核亚马逊中国争取到多少卖家进入其全球平台,商家是否成功等。由此可见,亚马逊中国在亚马逊的规划中,绝不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只是全球平台的一个“频道”。亚马逊中国与其他在中国卖产品的跨国公司相比,独立空间显得更小。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亚马逊跟很多国际品牌的合作都是其总部负责谈合作,全球执行统一价格、统一供货,中国区并没有机会与某些国际大品牌直接接洽。
“王汉华的离职是非常正常的职业经理人的选择。”一位亚马逊前高管说,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规划并不一定需要与其公司有必然的关联。正如这位前高管所言,王汉华只对外透露一句话:“要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会离开互联网。”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