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是美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困难。
“一场培训有10%的人参与就不错了。”张静波说,有时候培训需要占用下班时间。很多同事都住得离公司很远,如果还要参加培训,回家就太晚了,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次培训的内容都会被整理成电子文档,通过邮件传达到员工手中。可以选择与自己工作最相关或者最感兴趣的部分,但是面对面的沟通就没办法进行了。
在张静波看来,这种形式的交流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即使只有预期效果的10%,还是比不做要好。”他说。
文体活动更受欢迎
除了内部培训,文娱活动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个维度。
文兴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比起年会,她更喜欢公司每年的员工运动会。每年的运动会都在公司前面的草坪举行,比赛项目包括跳绳、踢毽子、拔河等项目。“去年我参加了投篮项目,还拿了女子组的第一名,奖品是一个洗发水套装。”她说。
在她看来,与年会相比,运动会的互动性更好,参与感更强。
而在上海群艺馆下属上海故事杂志社工作的陈果,更多的是代表单位去参加街道组织的联谊活动。
他所在的杂志社属于田林街道,街道居委会经常组织其所辖区域的单位进行联谊,有保龄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还有游览徐汇老洋房等项目,活动很丰富。“每次参加活动我们每人都有50元补贴,比赛得了名次另外有奖励,但还是没什么人愿意去。单位也不重视。”陈果说。
在中建四局华东公司和上海大众,每年都会举行员工参与的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
张静波告诉本刊记者,因为想参与的人很多,为了争取代表部门出赛的名额,要先进行初步的选拔。比赛的宗旨,也是为了加强团体的凝聚力。“比赛都是计团体的成绩,强调同事之间的合作。”他说。
企业文化建设本质是对人的管理
有很多人认为,企业文化只是每年一次的年会或者公司组织的公费旅游,甚至就是办内刊的部门该操心的事情。
然而,在苏勇看来,现在绝大多数的公司都愿意为好的员工提供一份行业内有竞争力的薪水。当物质需要满足之后,相应的尊重、认同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就变得很重要,这甚至会影响到员工的忠诚度。这应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他举了一个例子:年底,一个老板给业绩很好的销售经理准备了很丰厚的年终奖金,但当那个年轻人进到他办公室的时候,老板一时间没能想起对方的名字,结果春节假期后这个小伙子就辞职了。
“虽然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我们比国外做得晚,但是做总比不做强。”苏勇说。
“我想建立的企业文化,就是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真的在关心他们。”平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秋节企业通常会给员工发月饼,但是后来他发现,年轻人好像并不喜欢月饼。平刚决定给员工提供邮寄服务,把月饼寄到外地员工的家中。
苏勇认为,目前企业文化建设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还不够重视,“有的单位就是说的时候重要,做的时候次要,忙的时候不要。”二是企业文化做表面东西、理念口号喊得比较响,但是在公司的制度上、考核上都没有体现和改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