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只是改造电子邮件的创意之一,这些想法就像要搬走巨石的力士。一方面,根深蒂固的协议不可能被改变;另一方面,大家长期忍受一成不变的糟糕的电子邮件似乎也不太可能了。如果电子邮件终将被取代,现在是时候了。
假若方法得当,或许能够避免“改变旧协议”和“采用新协议”哪者为先的问题,因为最具影响力的那些人会率先采用新的协议,他们同样受够了电子邮件。
不管你要干什么,都要快。Gmail已经慢得让人抓狂,如果你做出产品不比Gmail好,但是很快,这就足够你从它那里夺走用户。
Gmail变慢的原因是Google没法承受对它的太多投入。不过有人愿意为此付钱,一个月50美元都不是问题,因为按照我花在电子邮件上的时间(想起来都吓人一跳),合理的收费至少要1000美元吧。考虑到每天都要费时去读写电子邮件,收费50美元已经是让生活变得美好的廉价方式了。
互联网影视
好莱坞对互联网的接受很迟缓,这是一个错误。我认为在内容的提供机制方面,是互联网胜出了,而非有线电视。
不少原因是由于有线电视极其糟糕的用户体验。我们家已经等不及Apple TV了,出于上一台电视的厌恶,几个月前我们用一台固定在墙上的iMac取而代之,虽然用无线鼠标控制它还有点儿不便,但比起之前不得不看的噩梦般的电视UI,已经好很多了。
现在大家看电影和电视的时候,部分注意力会被毫不相关的东西分散,比如社交网络。更多的注意力则被和影视娱乐有点儿关系的事物吸引,如游戏。然而对Cye传统的影视娱乐,大家总还是需要的,虽然是坐在那里被动地看着上映的内容。
那么通过互联网怎么传播影视呢?你提供的内容肯定要比Youtube上的视频片段更长,所以大家坐下来看节目时,应当获得一种心理预期,或者知道这是一系列自己熟悉角色的一部分,或者对于稍长电影,他们将提前了解剧情提要。
内容交付和付费有两种途径,要么是像Netflix或者苹果提供娱乐应用商店,通过此来获得观众;要么是因为不具备此种能力,或者技术乏力,则会为视频制作商提供点播式的支付或者流媒体服务。此种方式还将催生提供基础设施的公司。
下一个乔布斯
苹果的现任掌门人能否像乔布斯一样,领导公司不断创造新东西?我得到的回答很简单:“不会。”至于为什么不会,便没有了答案。
是的,不会再有新的伟大产品从苹果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了,苹果的收入或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增长。但如微软的表现告诉我们,在技术行业,收入是一个滞后的指标。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苹果未来做不出下一代iPad,有谁可以呢?现有的玩家里没一个能做到,这些公司没有一个是由有产品远见的人经营的。按照经验,不可能雇佣到这种人,只能等着他自己上门,并且不解雇他。所以能够创造下一波硬件浪潮的很有可能是一家创业公司。
一家创业公司想要做得像苹果那么大,听上去这种野心近于荒谬了。但是这种抱负,相比起昨日之苹果成为今日之苹果,并不过分,而且苹果做到了。并且面临这个问题的创业公司比起当年的苹果还有一个优势:有了苹果这个范例,乔布斯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可能的。这将在对其未来的后继者有所帮助,直接地,像Roger Bannister那样证明,虽然可以比前人做得出色地多;间接地,像Augustus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凭借一己之力可以创造未来。
现在我们都能感受到乔布斯走后留下的“领袖”真空,如果一家新公司能够勇敢地引领未来的硬件发展,用户会愿意跟随。这家公司的CEO,这“又一位乔布斯”(或许达不到乔布斯的高度,也不必达到),只需要比三星(微博)、惠普(微博)或者诺基亚(微博)做得更好,而这看上去相当可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