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摩尔定律
过去10年让我们回想起摩尔定律的真正含义。大概直到2002年,把摩尔定律曲解为时钟频率每18个月翻一番还没什么大错。事实上,摩尔定律是指电路密度每18个月翻番。过去区分这一点会显得太呆板,然而现在不同了,英特尔(微博)不再能提供更快的CPU,它只能提供更多的。由此产生的新摩尔定律指向了数量增长而非速度提高,这就没那么好了。摩尔定律曾经意味着,如果软件不够快,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硬件不可阻挡的发展会解决软件的问题。可现在如果软件不够快,就必须重写它们了,并且并行着做更多事情,这要比之前等待硬件升级花更多工夫。
如果一个创业公司能够帮我们寻回老的摩尔定律,该有多棒啊。通过编写软件,让大量CPU在开发人员看来就像一个快速的CPU一样。实现这个愿望有几种方法。其中最具野心的是使之自动化:写一个编译器,能够让代码并行运行,然而这样智能的编译器几乎不可能实现。但真的一点可能性都没有吗?今天在电脑内存里运行的软件就没有一个能成为这样的编译器吗?如果你有这个想法,就应该试着证明它,因为会得到很有趣的结果。如果如此智能的编译器并不是没有可能,而只是实现非常困难,那试着编写这样的软件是值得的,虽然成功的几率不高,但其预期价值会很高。
对其预期价值高的判断理由是Web服务。如果你能写出一款软件,提供给程序员像以前摩尔定律那样的便利,那你就能将其转化成一种Web服务,这也意味着实际上你用了所有的用户。可以想象,如果存在一家处理器制造商能够继续提高时钟频率而不是电路密度,英特尔的生意将会被抢光。同样的,Web服务意味着Cye没人能够看到他们的处理器,写一个智能编译器如同找回了摩尔定律,至少在服务器市场,你和那个处理器制造商没有区别。其中最没有野心的解决方法是从另一面入手,为程序员提供更多乐高积木式的并行化程序块,提供他们类似Hadoop和MapReduce之类的框架,然而程序员还是需要做很多优化工作。
取代大学
最近大家都有这种想法,这也许是个好点子。仅仅因为过去几十年他们犯下的某些错误就让一项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制度终结。我不愿做出这样的建议,但是过去几十年,美国大学似乎已经走到了错误的方向。我们可以用少很多的钱做得比现在好得多。
我不认为大学会消失。它们不会被大规模取代。只不过会失去对某种学习类型一度拥有的事实上的垄断地位。今后学习不同的东西会有许多不同的方式,而有的看起来会跟大学的样子大相径庭。Y Combinator本身就可以算是其中的一员。
学习是个大问题,大到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会引发一波副效应。比方说,一个人所上的大学的名字被许多人当做自己的文凭。如果学习被分裂成许多小块的话,文凭也许就会从中分离了。甚至大学的社会生活都需要被取代。
你还可以取代中学,不过会面临着官僚主义的障碍,那会放缓初创企业的脚步。大学似乎可以作为开始的地方。
不间断诊断
还有一个东西面临的抵触可能会更大:不间断、自动化的医疗诊断。
要想出初创创意,我的技巧之一是,想象一下,什么东西在未来人的眼里是落后的。我可以肯定的是,在50—100年之后的那些人看来,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要等到有症状之后才会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或者癌症,这种情况绝对是非常原始的。
比方说,2004年,克林顿感觉呼吸急促,经过医生诊断才发现他的几条血管动脉90%已经被阻塞,3天之后他被执行了一个血管手术。我们说克林顿拥有当时最好的医疗保健应该是合理的假设。但是即便是贵为美国总统的他也只能等到动脉阻塞率超过了90%之后才能掌握这个确切的数字。我可以肯定,总有一天我们会像了解自身的体重那样随时对这些数字了如指掌。癌症亦是如此。对于未来的人来说,要等到出现身体症状以后才被诊断出癌症是十分荒谬的事情。相反,癌症应该会像雷达屏幕上的点一样,一旦出现马上就会被发现。
不间断诊断需要克服非常多的障碍,因为这违反医疗行当的意愿。医学一贯的行事方式是病人带着问题找到医生,然后医生指出问题所在。许多医生都不喜欢这件事情,即你自己不知道要看什么就过来来查问题,用律师的话来说叫做“审前调查”。他们把通过这一方式发现的东西叫做“意外瘤”,这是件麻烦事。
比如说,作为一项研究的一部分,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做过脑部扫描。主持此项研究的医生发现她的脑部似乎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肿瘤,这令她十分的害怕。可是经过进一步检查之后,结果却发现那只是一个无害的囊肿。但是这让她担惊受怕了好几天。许多医生担心,如果你对没有症状的人进行扫描的话,这种情况会大规模地出现:即出现令病人恐慌的大量误报,而这些东西则需要进行昂贵乃至于危险的检查才能够排除。不过我认为这只是当前局限性的一种假象。如果人们能够不间断地接受扫描,应该就能够更好地判断出真正的问题所在,我的朋友也就一辈子都会知道有这个囊肿的存在,并且也知道它是无害的,就像胎记一样。
这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可以让大量初创企业大显身手。不过,他们会面临所有初创企业都会遇到的技术障碍,以及所有医疗初创企业都会面临的官僚主义壁垒。此外,他们还需要与千百年来一直延续的医疗传统作斗争。虽如此,但它必将冲出重围,成就伟大——伟大到未来的人们会对我们这些活在麻醉和抗生素之中的人感到悲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