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之间还有一个有趣的中间地带,你可以开发出一款半自动武器,在程序循环之中有人的参与。这个东西在用户看来像是“足够聪明的编译器”,但是内里实际上是有人的参与,他们利用高度发达的优化工具来找出用户程序中的瓶颈并将其消除。这些人可能是你的员工,或者你可能会创造出一个优化市场。
优化市场将是生成“足够聪明编译器”碎片的一种方式;因为参与者会立即开始编写机器人程序。如果到了一切都能由机器人程序完成的时候,这个状态就很有趣了,因为那个时候你就做成了“足够聪明的编译器”,但是没有人会拥有它的完整副本。
我知道这一切听起来是多么疯狂。事实上,我之所以喜欢这个想法,完全是因为它在各个方面都是“错误”的。集中优化的整个概念就与过去几十年的软件开发整体趋势相悖。试图编写“足够聪明的编译器”实际上就是一个错误。即使不是错误,编译器也应该是那种由开源项目创建的软件,而非企业产物。此外,如果“足够聪明的编译器”能够实现,那么它将会剥夺程序员在如此多有趣的复杂性里制作多线程应用程序的乐趣。我内心的论坛巨魔甚至不知道从哪开始反驳这个项目。这就是我所说的创业想法。
持续诊断
但别急,还有另一种可能面临更大阻力的问题:持续自动的医疗诊断
我用以催生创业想法的一个技巧是,想象子孙后代认为我们落后的地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直到有了症状才能被诊断出心脏疾病和癌症等病症,我敢肯定,这对于未来50年或100年的人来说太蒙昧。
例如,2004年比尔·克林顿发现自己呼吸不畅。医生发现他的一些动脉阻塞超过90%,三天后他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我们可以合理地假设,比尔·克林顿拥有最好的医疗条件。而即便如此,他也得等到动脉阻塞超过90%时,才能知道阻塞超过了90%。未来某个时候,我们肯定能像知道体重一样了解这些数值。癌症也是一样。我们现在要等到患者出现生理症状以后才能诊断出癌症,这对于后代来说很荒谬。以后,癌症能够立即显示在某种雷达屏幕上。
(当然,显示在雷达屏幕上的或许跟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癌症不同。如果在某个时候,我们同时患有十种或数百种微型癌症——它们通常难成气候,我也不会感到惊讶。)
持续诊断的实现存在诸多障碍,其中许多困难是因为它不符合医疗人员的利益。医疗之所以一直见效,是因为患者带着问题来看医生,而医生能够弄清楚问题出在哪里。许多医生不喜欢采用律师们所谓的“审前调查”,“审前调查”是在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的前提下去寻找问题。他们把这种方式发现的问题称为“意外瘤”,这是他们所讨厌的东西。
例如,作为某个研究的一部分,我的一位朋友曾进行大脑扫描。当医生们研究发现似乎有个大肿瘤时,她吓坏了。进一步检查后,发现这只是个无害的囊肿。但这事让她恐慌了好几天。许多医生担心,如果开始扫描没有任何症状的人,那么就会出现大规模这样的事情:大量误报让患者恐慌,并要求进行昂贵乃至危险的检查来解决问题。但我认为,这只是目前条件局限的产物。如果人们一直以来都进行不间断扫描,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确定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我的朋友应该一辈子都知道这个囊肿,并明白它是无害的,就像我们对待胎记一样。
这里存在许多创业空间。除了所有初创企业都会面临的技术障碍和所有医疗初创企业都会面临的官僚障碍,这也是在逆着数千年的医疗传统而行。但是它终将会发生,且将会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伟大到未来的人会为我们感到可惜,就像我们为麻醉法和抗生素出现之前的人感到可惜一样。
策略
最后,让我以一些策略建议来结束本文。如果你想要开始处理与上述问题一样重大的问题,那么不要直接正面进攻。例如,不要说你将替代电子邮件。如果你这么说,就会引发太多的期望。你的员工和投资者将会不断追问“我们做到了吗?”而且会有一众敌视者等着看你失败。你只用说自己在创造待办事项列表软件就行。这听起来无害。而等到它成为既成事实的时候,人们会发现你已经取代了电子邮件。[4]
从经验上来说,真正的大事似乎都是从看似很小的事情开始。想主宰微型计算机软件?从为一台拥有几千用户的机器编写Basic语言翻译程序开始。想要建立一个用户遍布全球的网站?从建立一个能让哈佛本科生互相关注了解的网站开始。
从经验上说,从小事开始并不只是为了别人。你也需要为了自己从小做起。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的公司会变得多大。他们所知的就是自己在做些什么。也许从一开始就拥有非常大的抱负是个坏主意,因为抱负越大,实现它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而如果你的项目所涉及的未来在更远的时间点,那么它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我认为运用这些宏大想法的方式,并非是尝试在未来确定一个精确的时间点然后问自己如何从这里到达那里,就像高瞻远瞩者常见的形象一样。如果你就像哥伦布一样,只是朝着大体的西方前进,那会更好。不要试图像构造建筑一样构造未来,因为你当前的蓝图几乎肯定是错误的。从自己确定可行的东西开始,当你开始扩展时,向“西”扩展。
所谓高瞻远瞩者,其常见形象是能够看清未来的人,但从经验上来说,模糊的想法可能更好。
注释
[1]这也是风投没能了解创业的最重要事情之一。大多数人都期望创始人能够按照一个明确的未来计划进行发展,并以此来评判他们。极少人能自觉地意识到,在最大的成功之中,初始计划和初创企业最终模样的关联最少。
[2]这个句子最初是“Gmail慢得令人痛苦”。感谢保罗·布克海特(Paul Buchheit)的修正。
[3] 罗杰·班尼斯特是第一个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的人。但是他的世界纪录只保持了46天。一旦他向世人展示人类能够跑得更快,就有许多其他人紧随其后不断突破。10年后,当时高中三年级的吉姆·赖恩(Jim Ryun)就跑出了3分59秒的成绩。
[4]如果你要成为下一个苹果,可能你甚至根本不想从消费类电子产品开始。可能你一开始做的是给黑客使用的东西。或者你做的东西很受欢迎但显然不重要,如耳机或路由器。你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立足点。
感谢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特雷弗·布莱克威尔(Trevor Blackwell)、保罗·布克海特(Paul Buchheit)、帕特里克·科里森(Patrick Collison)、亚伦·伊巴(Aaron Iba)、杰西卡·利文斯顿(Jessica Livingston)、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哈吉·塔加尔(Harj Taggar)和加里·谭(Garry Tan)阅读本文的草稿。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