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统领中国团队时,女性高管很需要高超的“软技巧”(soft skills)。施梅尔建议说:“女性高管在沟通和(目标设定)等环节必须比男性高管更强势。女性必须表现突出。自己的权威不容置疑。”此外,在领导团队工作时,女性高管还必须诉诸高情商,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悄悄地——而不是在公开讨论的过程中——建立共识。”戴比尔斯钻石(De Beers Diamond)旗下品牌“永恒印记”(Forevermark)董事总经理刘行淑(Nancy Liu)谈到。女性往往会利用由下而上的策略建立共识,而男性则会更多地采用从上到下的方法。此外,女性高管还必须学会解读弦外之音,尤其是在中国,在这里,员工不愿意对其上司公开表示异议。
刘行淑还补充谈到,女性经理人“必须学会察言观色,之后,为员工敞开大门,为他们提供随后与你沟通的条件。”她还强调说,不要公开反驳男下属的观点,也不要公开批评他们的工作,要帮助他们保全“面子”。另外,成功的女性高管在工作中还必须非常擅长以柔和但坚定的方式发挥自己的女性优势。刘行淑将这种管理风格比作“天鹅绒手套里的铁掌(iron hand in a velvet glove)”(意为“外柔内刚”)。
在中国的职场中,管理男性员工与管理女性员工的另一个显见差异,是员工与上司建立管理的策略。“中国的女性员工希望得到女性导师,希望建立更具个人色彩的关系(而男性员工则不然)。”施梅尔谈到。她还谈到,虽然男性员工尊重女上司,但他们并不想建立密切关系,而是希望保持“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典型关系”,而“对年轻女性员工来说,在一位女老板手下工作则意味着很多东西。”有些观察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更具关系导向型特点,而男性则更具工作导向型倾向。正如阿尔卡特朗讯公司的雷切尔·考特在谈到一项对其公司的焦点小组进行的性别研究时指出的:“女性认为,拥有恰当的导师能帮助(她们)加速成长,而男性则认为,拥有出色的商业头脑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影响。”
有些女性谈到,中国的女性经理人觉得管理男性员工有时候需要采用一种平衡术——要在压制他们的自负和使商业决策最优化之间达成平衡。李红表示,她会不时让男员工执行某些她并不认同的小决定,因为她知道,如果不这么做,就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我意识。而在事关重要结果的问题上,她则会坚持采用最优决策,不过总体而言,为了让他们觉得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她觉得应该为男性员工提供更多的呼吸空间。
施梅尔也谈到了一个类似的经历,她曾管理一个由一位男性经理领导的中国团队,她意识到,为了避免让他觉得自己地位不稳,就必须尽力为他赋予自主权。一般而言,中国的这种情境比西方更微妙。“在亚洲,这种时候往往蕴含着更多的风险和不安,所以(如果你犯了错误),事后就很难回到以往的稳定状态了。”施梅尔谈到。
为了赢得男性员工的尊重并应对他们的自我意识,女性经理人或许应该加倍谨慎,但是,管理女性员工则要面临不同的挑战,因为她们往往更羞怯。正如考特谈到的:“与男员工对话更容易组织,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希望你对他们所说的表示更多的尊重,这很好,因为这让辅导他们变得更容易了。只要设定了底线,你只管让他们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就是了。可当你面对女性员工时,要想让她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你还需要给她们更多的鼓励。而男性员工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职业认识
男女员工对职业生涯的不同认识,在他们中间产生了具有显著差异的职业观,并进而为经理人带来了不同的管理挑战。一般而言,中国的男性觉得肩负着更大的成功压力。2012年年初民政部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0%的受访单身女性认为,如果一个男人每月的收入少于650美元,“就不配”有女朋友。考虑到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的平均月收入只有300美元,所以,这个标准并不低。即便一位中国男性的收入确实达到了这个最低标准,但因为社会进步的原因,他们依然很难无视自己承受的压力。因此,男性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为敏感的情形并不少见。
“在中国,你可能会看到在另一家公司供职的同龄人先于你获得了职位头衔,或者比你升迁更快。这会对你造成很大的压力。”区妙馨谈到。“你可能会想:‘公司对我不公,或者一定是我哪儿出了问题。’就这一点而言,男女都一样,但女性的感受则没有这么强烈……我在观察自己公司的经理人时发现,很多男同事比女同事承负着大得多的压力。这种来自同龄人的压力在社会生活中会转变成职位头衔、职场待遇等。对男人来说,这种压力的结果就是不断转换工作、不断寻求更好的机会。”惠普公司(Hewlett Packard)打印成像集团设设在北京的亚太地区事业部总经理盛红勤(Kristy Sheng)对此表示赞同,她还补充谈到,“中国职业女性的工作比男性更稳定。”
然而,就在男性面临成功压力的时候,女性也在经受着大得多的传统社会的压力,比如,“孝道,也就是对父母的责任,等等。” 刘行淑谈到。这些压力也扩展到了孩子的养育上:“用孩子问题来评价父亲的情况较少。”盛红勤对此表示同意,她谈到,“你永远也不会听男人说:‘我想要个孩子,这样,我就不用去追求升职了。’”
中国的女性经理人——她们的数量仍然较少——在家庭和职场中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经济快速增长、不断变化的社会结构对她们的需要与不断演进的性别态度之间达成平衡,为女性经理人和她们的上司都带来了重大挑战。然而,凭借强大的“软技巧”和专业能力,很多中国女性都克服了重重障碍建立了自己的信誉。
本文由2014Lauder Class的学员艾玛·高(Emma Gow)、贾斯汀·科纳普(Justin Knapp)、凯瑟琳·利特菲尔德(Katherine Littlefield)和吴茵茵(音译)合作完成。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