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投资才3000万的小成本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观影人数过3800万,累计票房突破12亿,成为中国电影单片票房冠军。同时,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达到了创纪录的170.73亿,同比涨幅高达30.18%。同期,影院数增长28%,银幕数增长41.27%,总量达到13118张,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但银幕数高增长的同时,另一方面的数据却不太振奋:2011年场均人次约为32,但2012年场均人次已降至23,影院的平均上座率下降了28%,由此带来的是影院的营运压力增大。同时,银幕数增长速度回落了7%。在一线城市影院建设速度明显放缓,唯一的亮点是,在二、三线城市开始出现建设热潮。
Source:艺恩
据行业内人士透露,前几年,一般影院收回投资大约花费3~5年左右,现在,好日子已经结束,影院投资的回收期普遍为5~8年。一个电影院投入在1~3千万,IMAX影院的投资到了4~5千万。如此大的投资现在没有一家五年能回收的,甚至有的影院建了以后一直亏钱,永远也回不了本。
“慢”时代的院线发展策略
具体到影院的盈利模式里,目前常见的收入构成是:票房收入是绝对的主体,占影院84~90%的收入。另外一大块则是类似食品/饮料、服务及电影衍生品的销售,这部分目前各影院水平不一,占的比例从10%~16%都有。而国外影院的爆米花、饮料、玩具等卖品的收入能达到总收入的30%以上,说明国内影院盈利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和很多行业一样,院线从开店就能稳赚的时代逐步进入了消费显疲态,回报逐渐降低的时期。投资者们开始谨慎投入,同时已经营业的影院,则都开始寻找“慢”时代的发展策略。要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线,除了降价、团购之外,还有其他的路线吗?有,那就是差异化!
作为电影播放的场所,影院的核心产品不外乎三点:优秀的片源、优良的硬件(场地/环境、音响等播放设备)和良好的服务。目前国内的院线,片源基本都是一样的,基本无差异。所以,能够做差异化文章的地方,主要是在硬件和服务上。
硬件一方面包括播放硬件,如IMAX、3D、数字电影设备等等,随着资本的投入,很多当年的高配置现在逐步成为标配,所以可做的文章不多。倒是有利于提升消费体验的硬件,如自动购票设备(降低客户等待时间)、与众不同的装修风格等,这些是可以实现与其他影院差异化的地方。
服务方面的差异化就更多了,着眼点可以是:对客户有价值、有明显的独特性、专有性(竞争对手不能轻易模仿)、可见性(此差异化客户容易看到)、经济性(消费者买得起)、盈利性(推广此差异化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等。举几个例子说明: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