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需求真实存在”:多数新产品要满足的需求都是已被其他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的(除了因为环境变化或技术革新而产生的全新的需求)。
从用户角度来说,虽然新的产品可以满足其需求,但是用户已经有惯用的一种或多种产品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时如何判断新产品是否会被大量用户所使用呢?这里不需考虑产品的前期成长问题,本文要讨论的是产品发展到足够成熟情况下,产品是否会被一个普通的目标用户接受?
举例:语音图片社交产品。产品定位及产品设计已确定,有成熟的团队,可以保证开发出稳定漂亮的产品,同时已经到位足够的融资来保证可以通过广告方式获得100W用户试用(设100W用户已经足够使产品在内容上正常运转)。那么问题是,在100W用户之后,用户会自发的留存和增长么?如果会,即可认为需求是真实存在的。
本文即讨论如何先验需求是否真实的存在。(该讨论的目的是用于开发产品之前分析产品成功的概率,帮助我们做方向上的判断,而客观上产品能否成功只有通过推出真实的产品才能检验)
如上定义中,因为环境变化或者技术革新出现的全新的需求通常是直观的。本文重点讨论产品要满足的需求已被其他产品某种程度满足的情况。用户存在某需求,之前一直使用产品A来满足,现在他初次接触新产品B,也能满足该需求。这个时候如果他转移使用A是有成本的。而如果B在产品设计上更好的满足他的需求,他就会因为使用B而带来收益。而用户是否转移,取决于他的收益是否大于成本。
使用新产品的转移成本有哪些?
1.学习成本,学会使用新的产品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
2.品牌成本,用户可能已经对原有的产品养成品牌忠诚,这时情感上有持续使用原产品的惯性思维。
3.原有积累成本,用户在使用原有产品的过程中积累的资源、人脉、威信等等对他有价值的东西。
4.网络成本,用户使用新产品早期没有其他用户(如他的朋友)和他互动的成本。
而使用新产品的收益,是新产品在解决需求时相对原有产品在效率上的提升。
此时,我们需要比较收益是否大于成本,而实际上两者都是难以量化来比较的,这也是产品需求分析最大的难题。在此笔者提出一种方式来侧面衡量收益是否大于成本:观察用户使用新产品时是否有惊喜的感觉。之所以这么提出,是因为笔者发现自己转移使用的新产品通常都在最初就给了笔者惊喜的感觉,同时也观察到其他一些用户有类似的情况。
那又如何来观察惊喜呢,最佳的办法是用户调研。尽量模拟如例证中100w用户之后的情况来做调研即可以。使用高保真原型让用户以为在使用一个真实产品的情况下调研用户直觉上的情绪变化。
总结以上,如果你的产品不是针对环境或技术的大变化下产生的新需求,那么你所满足的需求通常已经有多种方案可以供用户选择了,如果你的产品设计不能够给用户在满足这个需求上足够的惊喜,通常用户是不会转移到你的产品的。此时,你的产品所满足的需求不真实存在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