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大佬布局生鲜蓝海
线上冲击之下:传统零售企业的求生指南
生鲜电商以其毛利率高(海鲜毛利50%以上,普通水果约20%,冻肉20%-30%)、市场需求大、品类重复购买率高、政策利好(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和市场空间大(12年食品类电商比重不足1%)成为各电商大佬的新宠,从2012年下半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曾不被看好的生鲜电商领域,2012年也被视为电商发展元年。
从2012年5月份开始,“顺丰优选”、亚马逊、淘宝、京东、1号店、苏宁纷纷涉足。淘宝数据显示,新鲜水果和水鲜海产在12年异军突起,成为增长率最快的农产品。但目前而言,时间要求高、难以保存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压在生鲜电商头上的三座大山。这类电商仅有1%能盈利,其余商家毛利被高企的物流、包装配送成本所吞噬。在目前的困局下,电商通过预售C2B、经营中高端产品、区域化采购和细分市场来寻求出路。从长远来看,冷链配送等基础设施完善是生鲜电商发展的关键。
最终超市面对的客户将是线上线下两栖客户,会在线上买日用品、专卖店买化妆品、超市买生鲜、乳制品、食品。
对于线下超市,新商业模式在于:
(1)发展生鲜、中央厨房、净菜、熟食,加强冷链对乳制品配送能力。统一菜场,减少生鲜产业链环节,从而拥有价格优势以集客。此类目前的代表企业有永辉超市,大润发。
(2)发展O2O业务,发挥线下优势,从而满足客户对生鲜、食品即买即用的需求。线上优势是没有门店租金成本,送货上门,货到付款。可以对洗化类、日用品类商品,进行线下订货线上销售配送,或者线上销售、线下提货的商品可以加价销售。
超市业态SWOT图
线上冲击之下:传统零售企业的求生指南
(3)减少线下开大店的模式,嵌入社区,以满足线下消费者对便捷性、即买即食即用的需求。缩减租金成本,利用生鲜集客能力引流客户到线下,发展店内日用品类、洗化类门店内虚拟销售。
(三)专业连锁:面临巨大线上冲击,移动虚拟运营商带来新商机
对于专业连锁企业而言,品牌优势无疑是其的重要竞争力,像苏宁、国美、天音、爱施德、迪信通等,他们拥有多年的物流配送经验,并和厂家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但3C产品、大家电过于标准化,容易受电子商务冲击。实际情况是,京东、腾讯等网商冲击巨大。国美有出售意愿,苏宁的战略混乱,前景不容乐观。而苏宁和国美门店并购价值是其重要的资本价值。未来专业连锁的机会在于分享移动互联网红利。移动通信转零售业务是垄断行业,移动运营商引入民营企业,成为有终端渠道又有移动运营牌照的公司,协同效应大增。爱施德、天音或有可能在移动通信转售起死回生,并再创辉煌。
专业连锁业态SWOT图
线上冲击之下:传统零售企业的求生指南
(四)便利店:利用门店发展高毛利信息、广告业务
便利店嵌入社区,拥有稳定的客户。但增值服务(代收水电费、公交卡充值、还信用卡、代理火车票航空机票、彩票),网商开始进入,而且更有优势。虽然本身商品有一定毛利,但在租上涨、人工上涨过程中,仅能获微利。实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并不太赚钱。代表企业包括7-11、全家、红旗连锁等。对于便利店而言,未来的机会在于城镇化过程中消费升级。有嵌入社区的优势,便利店可以做信息传递中枢,卖广告和信息业务,如彩票、招聘、房屋中介租赁信息。
便利店业态SWOT图
线上冲击之下:传统零售企业的求生指南
(五)品牌:品牌碎片化,面对完全竞争的新格局
品牌SWOT图
线上冲击之下:传统零售企业的求生指南
对于品牌商而言,已有品牌的历史沉淀和过硬的质量可以使得其获得客户信赖、获得商品溢价能力。但品牌适用客户群有限,无法对价格敏感型的大众客户形成忠诚度。尤其是在网商模式下,品牌生存环境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竞争市场转化为完全竞争的市场,不同品牌商提供了大量非常类似的同质商品,让消费者有丰富的选择空间,以往的高价策略完全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李宁的品牌就是一味的坚持高价才产生危机,没有及时实行像优衣库、Zara等那样的平价策略。另一方面,品牌的生命周期在缩短。
对于一个品牌商而言,机会还是存在的。首先其可以分享城镇化、消费升级的红利。第二在网商模式下,品牌推广到消费者,不再只能通过进百货渠道,或自建门店的形式;网上开店的速度更快,面对的消费群体更广。第三培育一个品牌的时间在缩短,降低品牌商的进入门槛。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