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4月6日在博鳌论坛中指出,小微企业融资活动中,期限错配现象严重,不能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意愿。
巴曙松在《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发布会上指出,2012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小微企业整体需求平淡,营收增长困难,较上年同期相比,近六成企业利润持平或下滑。小微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意愿度非常高,但缺少提供转型升级所匹配的长期借款。
“真正的缺口在长期资金,(小微企业)需要期限更长的技术改造,更新设备以满足转型,而不是以获得流动性为目的的常规融资。”巴曙松说。
同时,担保公司在提供增信作用非常有限。巴曙松提到,在做调研时,有担保公司提出,对于一些小微企业,银行都无法评估其风险,让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担保公司凭自身的条件也很难把控风险。
此次调查显示,小微企业的市场空间仍非常广阔,62%的企业没有任何形式的借款,借款次数一年一次的有38%。巴曙松认为,“这说明中国的小微企业,主要靠自己的能力在生长”。
面对学者观点,业界有所呼应。央行在今年1月发布的《2012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提到:小微企业贷款增长快于各项贷款。而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
巴曙松说,解决问题还需在抵押方式、融资租赁和供应链金融等方面推动创新。而在政策层面,他呼吁同步推进差别化金融政策和均等化政策扶持。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