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渐成规模,但也渐渐走进了“娱乐至上”的怪圈:对“快感”的追求替代了对“美感”的追求,暴露出娱乐节目文化内涵的缺乏以及创新能力的不足
新华日报 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分追求形而下的“快感”,而忽视了形而上的“美感”,导致节目“人文内涵”缺乏。在当下的电视娱乐节目中,文化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而强化和突出的是它的感官刺激功能和游戏功能。“思想淡出对话,内容淡出形式,感性驱逐理性,夸张取代真实,搞笑胜过幽默,表象打败内涵,形而上的关怀让位于形而下的自娱自乐”,娱乐传播“繁华”的背后是思想和艺术的“贫乏”。
其次是“弱智化”的传播内容。纵观电视娱乐传播的内容,常常是“一套莫名其妙的问题,二个颠三倒四的主持,几个七拼八凑的嘉宾,满座憨头憨脑的观众”,“娱乐”几成“愚乐”,“益智”实为“抑智”。
再次是缺乏创新的传播模式。电视娱乐节目的内容贫乏、形式单一,恶意模仿与相互克隆也是导致娱乐节目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1998年湖南电视台《玫瑰之约》一炮走红,各电视台群起而效之。而《快乐大本营》面世后,也在同行中刮起了一股“快乐旋风”。观众在这样“千人一面”的娱乐轰炸中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
中国电视娱乐传播如何走出困境,健康积极,趣味盎然又没有视觉污染的“绿色娱乐”或许正是其出路所在。娱乐节目要发展,也应致力于实现“本土化”传播。我国的娱乐节目很多还存在着明显的模仿痕迹,生搬硬套海外节目的做法只会将娱乐节目带入死胡同。中国电视娱乐传播只有立足于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推出适合中国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节目,才能赢得更多受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