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相关产业年收入超1200亿
国内首部会展经济蓝皮书发布全国会展场馆总量"过剩"
2006年,我国全年共举办各类展览会4000多个,仅展览业2006年直接收入就达140亿元左右,由此带动交通、餐饮、通信等10多个相关产业,其收入达1260亿元。
4月25日,国内首部会展经济蓝皮书《2006-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正式对外公布。报告显示,2006年会展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我国全年共举办各类展览会4000多个,仅展览业2006年直接收入就达140亿元左右,由此带动交通、餐饮、通信等10多个相关产业,其收入达1260亿元。
“奥运会、世博会筹备工作的顺利推进对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过聚荣博士表示,会展业已然存在着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2006年度中国会展场馆建设尽管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但是各地场馆建设温度未降;我国会展场馆建设总体上已出现总量“过剩”、布局不合理、运行效率偏低的“失衡”状态;同时,我国会展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尚在建立之中,会展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中国会展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相关产业收入达1260亿元
据统计,在会展经济中,展览经
济一枝独秀,2006年展览业直接收入约140亿元,直接带动相关十多个相关产业收入1260亿元。
据统计,南京市2002年会展业带动经济增长55亿元,2003年会展业拉动经济增长65亿元,2004年为80亿元,2005年为100亿元,2006年达130亿元。成都会展经济的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20%,2006年举办大型会展活动20个以上,直接收入15亿元,带动经济增长约150亿元。2006年长春市会展经济的直接收入8.7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78亿元,增速为20%。汇总各项会议、节庆、赛事活动产业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收入将更加可观。
以杭州市会议产业为例,2005年该市6家宾馆营业收入8842.3万元,比2004年增加712.3万元,同比增长8.8%,会议营业收入占宾馆总收入的比重平均达20.49%。举办和承接会议的收入已经成为杭州宾馆、旅行社等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呈多元化合作格局
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会展经济的区域合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了多元合作格局。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企业间合作。企业间合作有展会之间的合作和展馆之间的合作两个主要形式。2006年6月,上海、江苏、湖南、湖北、云南、深圳等12家会展场馆的CEO和高管在深圳会展中心签署了“中国展览馆相互推广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展馆宣传、招展、推介和广告合作等方面,以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是城市间合作。继2004年8月2日长春、大连、哈尔滨、吉林、沈阳五城市会展管理部门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东北中心城市会展联盟》,2006年9月,在长沙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中心城市会展工作年会上,50个会展中心城市代表成立了会展联盟。联盟旨在加强城市间的协作,合理配置资源,以提高区域会展经济的质量与效益,规范会展市场秩序。
三是区域间合作。2006年10月,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四川、福建等省市发起成立了“中国国际展览联盟”,表明区域合作出现了新的动向。
四是培训人才合作。为了使会展人才在培训和使用等环节达成资源共享,由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服务中心推出的会展岗位能力证书考试,在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宁波六城市联合展开,采用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实施统一的考试并互认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