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滨 实习生 吴婷 还有一周,就要到"六一"儿童节了,很多商家又开始绞尽脑汁,谋划"宝贝市场"。提起儿童,每个人都会说他们是未来的主人翁;然而,环顾我们周边,显现的却是一个个失衡的市场。为此,本报从今天起开设专栏,逐一点评这些被忽视或是被扭曲的市场。
香酥茶点、素食回锅肉、豆花鱼、魔法士……这些包装简单、奇名怪状、生产日期模糊的零食迈不过大超市门槛,却成了中小学校周边食杂店的"招牌货"。令人担忧的是,北京工商部门"六一"前夕对全市校园周边食品店进行了专项检查,结果发现一些小食品店认准了自制能力差的中小学生,将形形色色的不合格小食品运到了校园周边,时刻威胁着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现场 过期食品还在卖
"阿姨,我要盒刨冰","帮我拿个巧乐滋","我要绿舌头"……昨天下午刚一放学,十几个穿着黑白校服的小学生一股脑儿地涌进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旁边的育新一期食品店。记者也向店员要了几包放在货架二层的"菜园小饼",没想到拿到手里竟粘了一手灰。在包装袋的一个角落里,记者终于找到了生产日期,到现在已经过期了1个月了。记者赶紧问店员,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们只管卖货,其它的不知道"。
在回龙观中学旁边的小超市里,记者看到荷花鱼、豆花鱼、魔法士、猫耳朵等小食品不但出厂日期模糊不清,而且2006年8月生产的、保质期为6个月的"荷花鱼"仍然"超期服役"。
揭秘1 食品店大多要货上门
西城工商分局食品科近日在对北京七中、四中等学校周边的小食品店进行突击抽查时,一家食品店内竟然有十多种小包装食品都没有生产日期,执法人员当场要求下架。
对于检查的结果,小店老板表现得很“无辜”。他表示食品都是从一些批发市场进货或是有人上门送货,因为数量大、种类多,也没想到一样样地去检查。
揭秘2 价格便宜小作坊出产
执法部门 考虑建立新罚则
今天,西城、丰台工商分局快速检测车先期开到了学校,对学校周遍的餐饮单位和副食点、食品店进行检查。长辛店工商所还聘请了10位学生家长和所在班级的老师成为工商所的义务监督员。
“许多食品的外包装很不规范,生产日期模糊,看不到相关的安全标准”,市工商局食品处处长冀玮告诉记者,通过检查发现,伪劣食品主要呈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过期食品,一种是小作坊生产的标识不全食品。执法人员现场已责令经营者将问题食品下柜,禁止继续销售。至于内部食品的质量是否达标,还需要进一步检测。但此前工商部门曾发现小食品店的食品普遍存在色素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防腐剂超标、卫生指标不合格等多项问题。
冀玮透露,由于小食品店大多在进货索证索票、进货台账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工商部门正考虑在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中加入对进货索证索票的规定,如果商家不建立相应进货制度,就会面临高额处罚。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