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务院成立十部委组成的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并下发《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财政还以专项发展基金予以财力支持。截止09年底,全国已成立22个动漫产业基地,国产动画片从2006年的8万分钟增长到2010年的385部共220530分钟,这让中国动画在数量上拿到引以为傲的"全球第一"。但量的增长实际上来源于不考虑质的疯狂山寨。业内人士注意到,几乎与上述扶持政策出台的时间同步,嗅到商机的动漫产业迅速在各大城市的专门园区里遍地开花,动漫文化节到处都是。据媒体报道,《高铁侠》的制作方非凡创意动画所在的辽宁省对动画的补贴标准是,二维动画每分钟补贴500元,三维动画每分钟补贴1000元。事实上,熟悉动漫制作流程的行业人士都知道,长篇动画3D方式制作成本极低,日本业界二维动画通过制作3D场景省钱的案例比比皆是。
新华网的Cye报道称,依据辽宁省的补贴方案,制作100分钟的三维动画能得到10万元的补贴。"钱骗得太容易了",受访的沈阳浑南新区一家知名动画公司实习生表示,"在这里干活对技术要求很低,基本就是糊弄,老板要的就是分钟数,不要质量。甚至抄袭或做非常粗俗的动画老板都默许。"在上述政策扶植的下,这几年"原创"国产动画无视市场走向山寨、总时长激增至世界第一的动力来源就有了答案。大众日报曾报道,重庆视美动画公司的刘兴接受采访时对分钟补贴政策深恶痛绝,"看到一些动漫企业拿出的动画作品,气得快要哭了。这么差的作品还敢给观众看,可见分钟补贴诱惑有多大。"
电视台沦为同谋,一级市场失灵 以分钟补贴为代表的政策扶持对行业的危害远不只如此,要拿到这些补贴还得寻找合适的传播媒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动漫导演称,国家拨款催生的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必须在电视台放映才能领取补贴。动漫企业不注重剧本质量和故事节奏,一味拉长集数。"因为企业有补贴,分一部分收入给电视台也能保本;电视台放到深夜、凌晨时段播,也能向动漫企业交差。皆大欢喜。"
有业内人士统计,质量中上的一集30分钟动画,制作周期一般为一个月,人力20人的标准,大约每集成本在40万左右 ,山寨动画往往每集成本只有一万元,就可以在电视台播放,靠吃国家补贴保本。这类恶性循环导致的结果就是,正规从业公司也倾向于将每集,每分钟的制作成本压缩在极低的水平线上,行业整体水平难有上升动力。
观众不是上帝,二级市场失效 整个环节中唯一比较"专业"的是观众,最没有发言权的也是观众。中国有着大量的动漫爱好群体,每年各地动漫大会、同人志大会、cosplay大会都能引来大量参与者,热闹程度接近日本的CM大会(日本乃至全球最大的同人志即买会Comic Market)。如果说中国动漫在哪方面不输动漫帝国日本,也只有这些观众的素质了。
日本无论TV动画放送、OVA发售还是剧场版放映都会在前期做足宣传工作,供日本动漫市场主要消费者的御宅们(指狭义上的动漫狂热爱好者)们做出评价,在放送的过程中相互竞争,租借场地搞见面会的方式推动人气。最后让挑剔的宅男们从每年上百部动画作品中,在发售的DVD、蓝光动画光碟以及其他周边产品上为喜欢的作品乖乖榨干自己的钱包。反观中国,由于"大力"扶持这类国家掏钱自产自销模式的存在,动漫制作方即没有主观意愿占领市场,也没有现实能力满足观众需求。观众直接被隔绝在产业链之外,动漫产业逐渐失去了在市场推动下良性发展的可能。
今天的国产动漫早已习惯在政策"照顾"下享受虚假繁荣。至于观众,根本就不是动漫创作的目的;至于原创者,如有雷同,纯属必然。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