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大规模的呼叫中心服务已经成为了衡量这个国家商业繁荣程度的标准之一。在这方面,中国相比国外发达国家,甚至印度,都有不小的差距,而通过搜索技术与传统的呼叫业务将有助于我们加快缩小这一差距的进程。这一步意义重大。”朱敏先生告诉记者。
呼叫中心时代 “戴尔中国在厦门的电话直销队伍有超过3000部的电话,这在中国已经是天文数字,但是在印度,呼叫中心的电话数量是10万,它们为全球数目庞大的公司提供着咨询和销售服务。”“网络营销之父”朱敏先生告诉记者。
在国外,呼叫中心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电话接入渠道,随着呼叫中心技术的“IP”化、市场营销手段多样化、客户服务和业务体验的个性化,以及后期的数据整理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呼叫中心在公司的销售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成为了公司控制和服务消费者的最有效手段。
在国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已经掀起了企业内呼叫中心的建设。到现在,所有的知名企业都投巨资建立起了围绕着呼叫中心展开的营销业务。但是这种“小而全”的建设却陷入运营成本过高的尴尬境地。
“呼叫中心没有规模是很难产生效益的。所以,从2005年开始,大规模的呼叫中心项目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在建的几个呼叫中心项目基本都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重金支持,这会是一个趋势。”恩颐投资公司的蒋晓东董事说。
“中国绿线的目标就是建立中国最有特色的‘呼叫中心’,不仅仅像传统呼叫中心一样满足用户呼叫服务的需求,我们利用领先的技术让企业呼叫服务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给用户提供精准互动营销利器。”廖杰远最后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