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重拳打造“软件之都”
cye.com.cn
时间:2007-6-20 8:51:3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程武 我来说两句 |
|
 |
|
北京重拳打造“软件之都” “十一五”时期将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2006年,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080亿元,其中,软件及相关的信息服务业增加值680.7亿元,远高于高技术制造业(原高新技术产业)463.4亿元的增加值。”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介绍《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时提到的这几个数字,让人们对北京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作为落实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的重要步骤,《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科技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将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把北京建设成“软件之都”。
北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经济的奇迹,制造业贡献率最大,这是全球产业升级和转移过程中,发达国家把相对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以及中国拥有全球相对廉价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双重因素造就的结果。然而,在新的世纪,在全球经济发展继制造业转移后,出现了服务业特别是知识性服务业转移的浪潮。在这一浪潮中,发展软件及相关的信息服务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升级产业结构的战略大趋势。这份报告认为:“再次让我国蕴藏的巨大的智力资源优势得到最大的释放,则是在新世纪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保障。”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作为当今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成为后工业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标识。北京作为我国的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具有全国最丰富的智力资源。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发展高附加值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既是历史赋予北京的使命,也是北京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必然之选。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指出:“两极双系”是未来北京高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的概括。“两极”是指以高技术服务为主的海淀园中心区和以高技术制造为主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双系是指西北向的高技术研发服务发展区和东南向的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区。
成立于2000年的中关村软件园,正位于“高技术服务极”和“西北系”的核心区,是北京市“十一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八大高技术产业基地之软件产业基地的核心。经过6年的发展,中关村软件园先后被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确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去年底,又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称号。
目前中关村软件园已有入驻企业170余家,软件从业人员约1.5万人,完成知识产权登记近千项,其中四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国内自主创新创业的软件研发及外包企业有汉王科技、中科大洋、信威通信等。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美国甲骨文、IBM、江森自控、德国西门子、英国路透集团等企业已签约入驻。园区总产值逐年快速上升,已经成为软件企业发展的沃土、高端产业的聚集地、中国IT人才的高地和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软件产业形象的窗口。
作为软件企业和软件人才的综合服务提供商,中关村软件园始终坚守推动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的使命,把产业服务作为软件园的发展战略,创新性地提出并规划建设的园区服务体系分为产业服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及公共服务体系三大组成部分,并已开始面向全市软件企业提供服务。其中,正在建设的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所有服务内容将辐射全市软件企业。
针对入园企业对通信要求很高的特点,中关村软件园特别注重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建成了北京市最大的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实现了全园区的移动办公。绿化率高达60%的园区内,常常看到年轻的工程师们捧着笔记本电脑在树下办公的情景。
中关村软件园负责人表示:“按照温总理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时做出的:要使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信息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的指示,中关村软件园充分利用北京软件产业发展的地缘优势和产业政策环境,发挥‘双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把园区建设成为北京‘软件之都’的核心区,成为北京市软件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