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之二
部分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在北京有娃哈哈等四大品牌,而桶装水却不是他们的唯一支柱产业。”刘晓云说,有的企业甚至只以桶装水作为副业进行规划,即使出现问题,他们重视的程度也不是很高。
齐副厂长说,“目前我所知道的,只有一家在厂内设置了打假民警,通过联合公安部门一起打假。其他的都是厂家自己单独在打。这样起不到根本作用。”他表示,以目前北京水市场的情况,如果一家品牌做出动作,进行改革,摈弃水站改开专卖店,那么就会与现有市场不适应,自己的品牌也会马上被北京市场淘汰。
“我们来的时候本想照搬广东的模式继续经营,可调查北京市场后却发现根本行不通。”北京怡宝公司经理梁军说,如果一旦将自己的产品放到这个不可控的渠道当中,很可能就将多年来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毁掉。
齐副厂长认为,在北京,唯一的办法也只有四大品牌联合,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整个北京行业联合起来,承担风险损失,进行行业洗牌。
广东省瓶装水行业协会罗会长介绍说,2004年广东的一些水站也曾有大量制作假水的情况。发现情况后,协会召集了一些主要品牌的厂家,商讨对策,商定以专营专卖的形式,来尽量遏制假水出现。同时对于水站追求暴利,协会连同企业将制假售假的水站告上法院,要求10到20倍于行政处罚金的高额赔偿。这样既达到了对水站的威慑,又增加了水站制假成本。
罗会长说,许多大品牌厂家只做水,依靠水而生存,容不得半点闪失。同样,整个行业协会也都在致力于规范整个市场。
罗会长表示,在广东工商部门对水站实施严格监控,水站必须要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水站内员工也必须取得健康证,如果手续不齐全,将被严禁开店。
■漏洞之三
市民缺乏查假水意识
记者走访发现,大部分北京市民没有查询水的真假的意识。
“这还用检查啊,合格证、防伪标不都有吗?”当记者按一张订水卡的电话打给订户李先生时,得到的是这样的答案。李先生说,他喝了几年的桶装水了,第一次订水时打过一次防伪电话,但后来再没核实过真假。“这东西什么都是齐全的,而且自己订的也是较好的品牌水,价格也不便宜,不可能是假的。”
“广东那边居民的意识都比较强。”梁军说,每次送的水都要检查,如果一旦查出假水的话,不但永远放弃这个水站,也会永远放弃这个品牌。所以消费者的意识,也就决定了水站不敢作假。
同时,罗会长认为,水在中国市场上,是一个低关心度的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的重视程度不够,会导致严重的假水泛滥,目前整个水行业在中国,正在逐步迈入成熟,只要水站这种代销形式存在,就很难完全杜绝假水出现。当市场成熟起来,品牌逐步走向集中,也就便于市场的管理,使假水无缝隙可钻。
■工商说法
尚无政策限制行业混乱
北京市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称,假水的事之前有过举报,这些制假水窝点都为追求暴利。但都是个例,比如对哪个水站或者假水加工作坊举报,他们就会将情况发到所属的工商所,经过所里的调查,将窝点查封。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举报人证据充分,他们就会派工作人员直接将窝点查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现金处罚,处罚额度一般是零售额的1到3倍。
如果是行业内部的整体混乱,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政策规定,处理起来难度较大。他表示,工商部门本身并无检验能力,查抄后只能由各个厂家进行检测。
同时,这位工作人员指出,只有市场做出相应调整,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的自我维护意识,对制假贩假的水站和工厂进行举报,才能尽可能减少假水的出现,打击假水的泛滥。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6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