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搞风投的人都喜欢主动扎进医疗器械行业里来。你知道为什么?”熊昀说,“业内的玩笑话是,因为他们以前大多是搞IT风投的,让他们贸然进入生物制药圈,他们往往不敢,但医疗器械圈就好得多,学工科的人往往对电气设备有感觉,切入这个行业比较顺手。”
周德虔对此现象的另一种解读是,与药品相比,医疗器械产业的吸引力在于,医疗器械公司由初创到成熟与投资基金的投资周期相吻合,一般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由初创到成熟大约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这正好与投资基金的周期同步。而对制药企业来说,这个周期至少要十年以上,对于投资公司来说似乎是太久了,“我们只争朝夕。”周德虔说。
风投看好高危病和富贵病
“一般来说,一个中型医疗器械投资项目一起步就大约要1000多万美元,往往是几个公司合着注资,每家分摊二三百万美元。随着公司不断做大,再不断投入。”周宏雷说,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筹码大致不会低于这个投资水平。如何保证投资成功的确是需要经验的。
对此,历经五年多的周旋,周德虔带着他那只有12个人的团队,终于能管理约1亿5千万美元的资金,专注于他的核心投资产业——医疗器械和IT半导体。对于该如何选择医疗器械的投资领域,他的见解很实际。
“首先要针对中国五大死亡疾病治疗的医疗器械领域,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病,还有损伤及中毒。”他说,其次是针对特殊需求市场,“比如富贵人群的需求,包括整型美容、减肥手术、视力矫正和牙齿矫正等需要的设备都是很有前景的。而中国人口老化及长期慢性病的突现,使得如人工洗肾、骨科及牙科器械、康复保健以及个人居家护理康复等设备的需求格外旺盛。”
除了上述领域,他认为还可以把眼光放远。例如预防及早期诊断、健康体检等仪器,还有大规模乳癌筛检设备等。据周德虔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