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演出
文艺院团转企改制面向市场
充分发挥北京地区现有演出场所功能,挖掘单位内部有条件的演出场所面向社会开放,精心打造特色演出场所。支持演出场所实行院线制改革和国际标准9001认证工作,组建剧院院线管理公司。
繁荣文艺创作,丰富首都舞台,继续大力弘扬京昆等民族特色艺术,积极发展各种艺术门类的剧目创作,鼓励和扶持艺术创作,推出一批优秀舞台剧目。深化经营性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支持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面向市场。建立城市演出协作网,健全票务连锁服务网络,改善条件,提高服务水平。
着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利用奥运契机,举办各类文化创意活动。
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
打造知名品牌的出版集团
支持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转企改制,优化业务结构和发行平台,建设成为首都一流全国知名的出版集团。到2010年,形成40家期发行量达到25万份以上的品牌报刊,实现发行行业销售收入300亿元。
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建立和完善数字版权登记中心和版权资源中心、出版物信息处理和产业促进中心,重点建设国际版权贸易中心,构建发达的版权贸易和服务体系,推动版权输出和出版物出口。
推进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建设。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书店等现代出版物流通系统,发展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出版物网上销售等新型业态,推动企业网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建设。
建设北京印刷复制业信息管理系统,使北京成为重要的国际印刷复制中心。到2010年,北京印刷产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复制企业实现年产值5亿元。
影视制作和交易
电影票房收入达4亿元
大力发展广播影视内容产业,鼓励广播影视节目创作,推动生产制作和交易企业的聚集。重点培育5个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年销售额达2亿元以上的大型影视制作企业,打造一批广播影视产业品牌。
着力提高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的科技含量,推进广播影视制作、传输、播映、存储、交易及影视衍生产品开发等领域的数字化。
支持北京市电影公司转企改制,推动电影院线制公平竞争和发展。大力发展社区和农村数字院线。加快屏幕建设和影院数字化进程,推动多厅影院建设。到2010年,全市实现电影屏幕比2006年翻一番,电影票房收入达到4亿元。
动漫游戏研发制作
游戏业年产值突破8亿元
重点建设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核心,由中关村海淀园、石景山园、雍和园组成的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北京)发展基地。推进北京歌华创意产业中心、北京电视台北京动画制作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
充分利用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研发和制作具有民族性、原创性的动漫游戏产品。到2010年,培育5家年产值过亿元的大型动漫游戏企业,推动2-3家企业上市,推出游戏产品100种,年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
利用北京地区有线网络和众多主流门户网站资源,构建完备的互联网游戏运行平台,设立动漫游戏产业信息和人才交流平台。
加大对网络文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政策扶持,培育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网络文化企业。支持市属重点网站、市属新闻媒体网站和文化类优秀网站开辟新兴增值业务。
广告和会展
打造北京传媒产业旗舰企业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会展业发展,重点建设奥运场馆会展区、新国际展览中心。培育标志性品牌会展,鼓励发展会展服务业,建立健全会展服务体系。到2010年,文化会展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经全球展览协会认证的名牌展览达到15个以上。
充分发挥广告媒体市场的优势,积极促进网络广告等新兴广告媒体的发展,积极组织参与“中国广告业企业资质认定”工作,扶持一批知名广告公司树立品牌,打造本地旗舰企业,全面提升广告业的整体水平。
古玩和艺术品交易
艺术品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重点建设北京古玩城、潘家园旧货市场,加快建设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区。引导古玩艺术品拍卖企业规范运作。到2010年,争取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古玩艺术品交易额突破100亿元,争取达到120亿元,力争境外回流文物占全部拍卖品总量的20%左右。
扶持现代艺术品业发展,鼓励兴办艺术品经营企业,建立健全当代艺术品市场。支持在王府井、西单、前门等繁华街区设立艺术品销售展示区。建立健全艺术品市场规范,规划市场交易行为,加强营销和税收管理。积极支持工艺美术品生产、销售和出口。
设计创意
占据全国设计创意产业的高端
积极占据全国设计创意产业高端,使北京成为创意之都、时尚之都、软件之都。
规划建设一批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促进设计资源分工协作体系的建立。培育10个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和竞争力的创意设计品牌企业。
重点建设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软件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园、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百工坊工艺美术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产业集聚区。
利用跨国公司设计机构向中国转移设计外包业务,开展市场推广和设计交流活动。鼓励设计创意企业和机构参与国际展览、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和国际设计创意类奖项的评选。支持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设计创意产品的国际推广。
文化旅游
打造北京特色旅游商品市场
大力开发旅游特色商品,培育旅游商品市场。提升红桥、秀水街、潘家园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购物场所的文化品位,加强其文化旅游服务功能。以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十三陵、周口店等世界级自然和文化遗产为核心,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增进游客的体验值。
培育新型文化旅游集聚区。开发“社会旅游”等文化旅游产品。规划建设798艺术区、宋庄画家村等新型文化旅游区。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旅游功能,使之成为北京新兴文化旅游项目。
提升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等旅游文化活动的文化品位。利用北京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开发新型文化旅游活动。促进跨行业、跨部门整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推出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体育休闲
体育服务业成为新增长点
利用首都体育资源优势,建立与首都经济相适应的体育市场体系。在重点区域建立体育商务中心区域和体育休闲产业中心区域。在重点区域建立体育商务中心区域和体育休闲产业中心区域。
推动北京体育服务业、体育休闲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使体育健身和以竞赛表演、体育用品为支柱的体育服务业成为首都文化型经济中的新增长点,积极推进北京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体育品牌赛事。加强与国际职业体育组织的合作,积极引进国际体育品牌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