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传统肉制品加工潜藏巨大商机
为期两天的第四届世界猪肉大会昨天下午在南京闭幕。在昨天的会议中,相关专家就猪肉加工技术、国际贸易等领域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肉类研究中心所长王守伟表示,我们的传统特色肉制品加工还潜藏巨大商机。
昨天上午,王守伟在题为“中国肉类加工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演讲中,总结了我国肉制品存在的“五多五少”现象。即:中低档产品多而高档产品少,同质化产品多而差异化产品少,猪肉制品多而牛羊禽肉制品少,西式制品多而中式制品少,国内品牌多而国际化品牌少。
据介绍,我国传统特色肉制品有酱、卤、腌、腊、烧、烤、熏、干制等八大类上千个品种。近年来,市场对传统肉制品的消费需求迅速增长,但其产量目前仍徘徊在较低水平。以干腌火腿为例,西班牙Iberian火腿年产量约2000万只左右,而我国著名的宣威火腿不足200万只。
同时,我们肉制品的生产以作坊式为主,其工业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随着肉类加工行业的发展、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特色肉制品的加工量将显著增加,该领域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王守伟还提出要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他说,受畜牧、养殖大环境影响,我国肉类食品仍然会受到世界范围内疫情的波及,造成肉类食品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因而建立肉类食品风险应对机制迫在眉睫。对此,他提出三条建议:完善法律、制度、标准方面,有关畜禽屠宰和肉品流通的国家法律的制定将提上日程,肉类生产许可证、强制检验和市场准入标志三项制度将不断完善,肉类深加工、综合利用、物流环节的相关技术标准将不断提升;推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方面,预计“十一五”期间,大中城市肉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推行比率将超过60%;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方面,我国将逐步建立和推广肉类食品“可追溯性”系统,实现对肉类食品养殖、运输、屠宰、分割、销售全过程跟踪和溯源。
昨天下午,大会组委会还宣读了《第四届世界猪肉大会全球猪肉行业发展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