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慧/文 王晓莹/图

小档案
葛苏:美国俄勒冈科技研究生院硕士、博士,国家环保监测总站大气组特聘专家,国家人事部回国定居专家,天津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南开大学客座教授,美国俄勒冈州州立大学兼职教授,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2005年在中关村丰台园成立北京科兰之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节约能源,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环保、节能已经不仅停留在意识层面,而是应用到实践当中。葛苏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的环保实践者。作为环保领域的国际一流学者,她有着多年的系统研究和实际项目经验,并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理念带回了祖国。
心系祖国的环保事业
1976年,燕山石化投建这年,葛苏作为技术骨干成为第一批建设者。那时由于化工设备落后,厂房周围飘着难闻的煤油味,一线工人脱发,受有害微尘感染的不在少数。葛苏看在眼里,忧在心头。从那时起,她就萌生了到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环保技术的想法。
1982年,当时在轻工部塑料研究所工作的葛苏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俄勒冈科技研究生院。由于种种原因,她在1984年才出国求学,就读于该院的环境工程专业。求学期间,葛苏积极参与课题试验,并在州环保局监测站实习工作。经过几载苦读,她顺利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竞争激烈的美国,葛苏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成为美国东西方中心聘任的环保专家。但她一直牵挂着祖国的环保状况。她曾给朱镕基总理写了一封建议加强环保力度的信,朱镕基亲自回了信,信中说她的意见非常好,鼓励她好好学习、工作,并让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做了批示。
型煤产业化的构想
葛苏在美国读大气环境专业博士时,因为中国大部分大气污染模式是以煤烟污染为主,所以开始研究煤的问题,尤其对型煤加工和应用的技术特别感兴趣。
型煤是用一种或多种煤粉与一定比例的黏结剂、固琉剂等添加剂在一定压力下挤压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和理化性能的煤产品。同原煤相比,能显著提高热效率、节能,减少燃煤污染物的排放。而且同块煤相比,每吨型煤大约便宜200元。型煤是适合我国国情、应重点推广的洁净煤技术之一。
1994年,葛苏回国后,在中科院应用研究与发展局有关领导的推荐下,与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技术人员一起,联合开发新型洁净化型煤技术。1999年,该课题完成预订研发内容,被评价为“国内技术领先”,并被中科院评为技术进步三等奖。2001年,她选定天津武清县腾飞化肥厂为试验伙伴,对型煤进行了试烧实验,结果非常成功,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了工业化生产要求。在2005年科技部组织的对第三世界科技项目转让培训班上,清洁型煤项目成为排名第一的最受欢迎项目。
据葛苏介绍,工业型煤的研制、生产、技术是综合性的,比较复杂。不同标准的工业型煤需要不同的配方。国内少数生产型煤的企业技术力量不足,配方比较单一,造成生产出的型煤很难达到工业燃煤标准,这种现象对高质量型煤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不过,葛苏和她的团队所掌握的高质量型煤技术,已经逐渐被有识企业所接受。目前以煤粉代替块煤用于化肥生产的项目在山东日照富民化工有限公司试点,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优质型煤示范企业的建立,型煤产业化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水回用需要“量体裁衣”
科兰之星的另一个重要产品是中水回用系统。葛苏介绍说,目前我国中水回用厂的规模比较大,这就造成水的处理难度大,如果分散水污染的处理,处理负担就能减轻。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两万个小城镇,对于污水的处理,采取就地处理和局部处理更合理一些。尤其是在缺水地区,中水回用往小里搞,量体裁衣,有百利而无一害。建成一个日处理能力一两万吨的中水回用厂,装置节能设备等只需一个半月。处理好的中水可以用于浇地、洗车、马路冲水等等,既节省了水资源,又很实用。资料显示,每日使用1万立方米的中水,相当于建设一座400万立方米的水库。
据葛苏介绍,科兰之星中水回用系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中水回用系统,适用于城镇、小区、制造加工业及工业污水的处理,而其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非常适合学校使用。这套设备成本较低,系统操作简便,维护管理方便,安装周期较短。无论是设备引进,还是运营费用,都比国内同类污水处理系统较低。另外,该系统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非常灵活,即每一个污水处理系统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而度身定制。
目前中国的中水回用率还比较低,有些居民楼虽然建了中水管道,但却成了摆设,未能实现真正供水。究其原因,也许与目前城市的中水回用规模过于庞大、回水处理能力难以满足客户需求有关。从这点上看,葛苏把世界上先进的中水回用设备引进国内,带来的不仅是污水处理的高科技,同时也带来了污水处理的市场化经营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