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缝机行业发展迅速
2006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约360亿元人民币,全年生产缝制机械1650万台,均比上一年有所增长。据中缝协、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缝机行业内390家缝制机械生产企业(其中整机企业177家,零部件企业213家)的统计显示,2006年行业经济运行形势良好。从财务指标看,上述390家缝制机械生产企业共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8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9.9%;其中,整机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3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24.8%,零部[cye.com.cn]件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5%;整机和零部件实现利税总额为27.9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19.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7.4%和15.2%。经统计,目前全行业利税总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达到了88家,这些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为182亿元人民币,占全行业的64%,行业优势企业的地位愈加明显,这些企业将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经济运行态势,并进一步稳定自身的主导地位。
三、中小民营企业使行业经济运行空前活跃
在国际缝制机械产业大幅度转移的前提下,我国从事缝制机械制造的中小民营企业蓬勃发展,飞跃、中捷、宝石、杰克、通宇等优秀民营企业成为了国内缝制机械行业的领头羊。2006年,上述390家缝制机械生产企业中,中小民营企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87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7.7%,占全行业产值的66%,其中产值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70余家;产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民营企业就有22家。
四、银行信贷策略
印度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拉动了当地缝制设备的需求,这对我国缝机出口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因此,银行应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创新融资产品,为缝机出口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建议银行:
1、细分市场,确定重点客户。在我国生产的缝制机械产品中,多功能家用机、特种机、带电控装置缝纫机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数量大幅上升,机电一体化不断创新,而一些低附加值、低效益的产品则逐渐退市,产品结构在市场的催动下逐渐发生调整,并进一步得到优化。因此应重点关注上述产品生产企业的信贷投放。
2、关注产业政策调整,防范风险。缝机出口企业受贸易政策影响较大,尤其是中小企业,其命运与外部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因此,银行应关注行业调整对企业的影响因素,重点测算退税率下调对此类客户的利润影响。对行业中毛利率和产品附加值较低、综合实力不强、抗汇率、税率风险能力较差的授信客户,应积极主动地做好减持退出工作;对部分毛利率和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具有一定国际议价能力的客户,也应对其授信设法加固债权,及时防范和化解授信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