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有望冲击1000万辆的产量级。
这个数字,可以让中国坐稳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的位子,并且大大缩小与第一名美国的距离。但是,这个数字并不会让中国汽车人过得更为轻松。
鼠年,不仅是一个生肖轮回的起点,也是中国汽车进入下一阶段发展的元年。在这一年里,中国汽车将面临着收割与耕耘的双重命题。
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汽车将面临真正的竞争,来自全球的,包括技术、品牌营销、管理水平等全方位的竞争。
全球化和新能源将让中国汽车逐渐远离蓝海和朝阳,而更为紧密地融入已经日薄西山的国际汽车行业浪潮中。从此,中国汽车业将告别衣食无忧的高利润时代。
新的竞争形势,要求中国汽车必须提高技术和品质,追赶美日德等汽车强国,同时,还要迎接来自于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挑战。
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各项与汽车相关的政策将会更为公平、公正。燃油税、修改中的《汽车品牌管理办法》等等,以及货币政策、两税合一等等宏观经济层面的变化,都会给鼠年的中国汽车增添变数。
为了迎接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将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救运动。汽车企业也将从比拼产品和市场,发展为综合实力和体系的竞争。
鼠年,注定成为中国汽车变奏的一年。大型汽车集团之间将会联合重组,上市融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会成为重点;品牌营造、社会责任等企业软实力也将会受到重视;产品层面,汽车IT技术、绿色能源将成为风潮……
为此,本报列出了10个有望成为热点的名词。这可能也是中国汽车需要面对的10个问题。
1、谁动了奶酪
关键词:制造转移
全世界的主流汽车品牌几乎都在中国有了自己的合资汽车公司。但2008年,对这些外资汽车公司来说,面临着的,将不再总是鲜花和微笑。
人民币升值已经日益成为营商环境的既存部分;新的劳动法规则给予了劳动者相对资本更多的关怀;外商所得税与内资企业并轨,这一切无不显示,曾经给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已经渐渐退场。
对于这些跨国公司来说,更大的麻烦在于,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本土汽车工业正在形成,其中有奇瑞这样的以韩国现代为楷模,崇尚规模和速度的汽车公司;也有试图将中国优势与国际资源对接,运用资本市场更为娴熟的上海汽车,他们更多地从通用汽车那边汲取智慧。
发生在2008年的有意义的改变或许是,在这个全世界汽车公司都不得不重兵以对的中国市场,开始有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比如印度,比如俄罗斯。
1983年-1993年的10年间,印度逐步开放汽车市场。因为政策上没有强制性的合资比例,丰田、奔驰、铃木、福特、现代等纷纷涌入,而且是以控股或独资的形式在印度建厂。印度汽车业当时也是“哀鸿遍野”。
目前印度最强大的汽车公司塔塔其实也是汽车工业的后来者。塔塔集团已有上百年历史,是印度最大的企业,资产总额达150亿美元。
作为印度塔塔集团旗下公司,塔塔汽车目前包括商用车以及轿车在内,占印度市场份额近60%。目前年销售额在30亿美元左右。现在,塔塔则已经将目光投向了福特旗下的捷豹、路虎,他们已经进入了竞购程序,并在捷豹员工、供应商参加的投票中,获得了高分。
更多的跨国公司把扩大产能、投入新车的眼光投向了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不再是惟一的选择。有公司就明确提出,如果在中国发展不顺,有意将新的投资转向印度。
不仅是印度,俄罗斯在提出新的工业组装政策后,事实上与中国10年前的汽车产业政策市场换技术非常接近,跨国公司也是纷至沓来。
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单纯靠大市场和低成本的吸引力过日子的时代可能即将过去,在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也要给自己增加点技术含量。
这是中国汽车的压力,也是动力。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就表示,上汽要打造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并且走出国门,参与海外汽车企业并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