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的3家门店起步,目前北京苏宁已经拥有44家门店,年销售额近50个亿。苏宁华北区执行总裁范志军说,企业不能局限于“家电连锁”的定位,目前苏宁正在进行品牌的“二次创业”。 6年前,苏宁北上进京,国内家电连锁业开启“诸侯争霸”时代。6年后的今天,行业快速地经历了大浪淘沙。从2002年的3家门店起步,目前北京苏宁已经拥有44家门店,年销售额近50个亿。苏宁华北区执行总裁范志军说,企业不能局限于“家电连锁”的定位,目前苏宁正在进行品牌的“二次创业”。
“没收购大中是好事”
新京报:去年底的大中收购战之后,国美的势力更加强大,就目前看来,影响到苏宁的布局了吗?
范志军:没收购大中是好事。就我个人看来,一直反对收购大中。苏宁本身发展得很良性,如果一下子收购来另一个企业,会把我们企业的文化稀释,整合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很痛苦的事,比提高店面的销售更重要。反观我们自己的店面,每一家效率都非常高,从进入北京到现在,还没有关过一家店。
新京报:目前卖场的位置重合现象严重,会在今后的选址上有意避开吗?
范志军:在竞争上,我们更关注自身的布局。对手的店面数量确实比我们多,但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我们现在和同行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比如同行在店庆的时候,都还只是价格优惠之类的手段。企业不能靠掠夺市场资源去赢得消费者,应该是和供应商、和消费者分享资源。
新京报:可以预计的是,百思买未来可能会进入北京,苏宁是否做过专门的预案?
范志军:我们在战略上重视它,对它在国外的发展非常认同,但在国内,毕竟它现在还非常小,三五年内不会去研究它。
新京报:企业发展到现在,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范志军:因为高速发展,越来越感觉到缺乏人才。早几年没感觉到在北京发展有什么困难,但现在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我们培养的速度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这个问题近期一直困扰着我。现在,培训成了公司的第一要务,培训包括业务技能、专业素质、对企业文化的了解等方面。两年来这方面我们已经做得非常多了,培训工程也已经进入了第六期。往年都是在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才开始培训,但今年在实习阶段就已经开始了,现正有几百个大学生在集中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