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汽车采购订单中国遇冷 联合国2008年的汽车招标采购计划即将开始,这次是一张8000辆车的采购单。消息出来一月有余,出乎意料的是,对这笔不算小的订单,中国汽车企业显得有点儿漠不关心,目前只有十来家企业表示了兴趣,这与它们对国内政府采购的热乎劲儿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汽车贴合联合国采购要求
据一直跟踪联合国采购项目的北京巨擘联经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侯峰介绍,今年是联合国第三次进行汽车产品的招标采购,前两次分别是在2005年和2006年,采购量分别为8000辆和15000辆。今年4月5日,巨擘联接到联合国项目服务办公室发来的电子邮件,称今年又将启动汽车招标采购计划,首批采购量是8000辆。邮件显示,此次批量采购涉及轿车、旅行车、越野车、皮卡、轻客、MPV、混合动力车、大客车、救护车及厢式货车共10个品种、22种车型。
按联合国采购的要求,国内绝大多数汽车企业的产品都能达标。侯峰表示,一方面联合国也在压缩开支,要追求经济适用;另一方面,联合国采购的很多产品要用于发展中国家,没必要追求高档豪华。由于这两个原因,侯峰认为与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汽车产品更贴近联合国的采购要求。
9成国内汽车企业漠不关心
当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安华西里的巨擘联经济管理研究中心时,工作人员正在与一家国内汽车企业沟通联合国采购事宜。一接到联合国要采购汽车的消息,巨擘联就向全国汽车行业广发英雄帖。截至目前,已有不到20家企业表示有兴趣参与竞标,其他90%的企业则无任何回应。
据悉,前两次联合国汽车采购招标,国内分别只有4家和9家企业报名。中标联合国采购是一种通往全球市场的捷径,对树立汽车企业及产品的形象都非常有好处,那为什么中国车企不积极?侯峰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很多汽车企业还没有与联合国做生意的意识;有的企业有畏难心理,觉得联合国采购入围难度大,不愿意费那个劲。
忽视中标后沟通易丢订单
2005年联合国第一次汽车招标,中国4家投标企业有3家中了标;2006年联合国第二次汽车招标,中国9家企业全部入围,中标率几近100%。
尽管如此,中国汽车企业真正从联合国拿到的订单却非常少。以2005年入围的3家企业为例,在当年联合国全部8000辆汽车的采购份额中,长城汽车得到了28辆,江铃汽车得到了1辆,福田汽车则一辆订单都没得到。原因是联合国并不是一次性地采购8000辆车,而是分期分批的,有可能今天要几辆,下个星期再要几辆。入围联合国招标也只是表明你获得了“联合国指定供货商”的资格,进入了“短名单”;等哪天真有订单了,联合国才会从“短名单”中挑选供货商。“联合国的‘短名单’一般会包括二三十家供货商,进入了名单却没能获得订单的可能性非常大。”侯峰表示,国内汽车企业往往只重视投标过程,而不注意中标后与联合国的实时沟通,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日韩企业,他们从联合国得到的订单也是最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