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盛望风而动横扫中国养猪业市场,我们应当思考和改善的不是扎篱笆和设门槛,而是如何让拥有养猪激情的本土创业人士,转变成具备可与高盛们一决高低的民族产业竞争力量。放开管制,让市场自主创新,创造条件让市场自己做主,我们就能在明天像今天在奥运会一样,充满自信地欢迎高盛们。
发改委最近为了应对猪肉涨价,出台了养猪的补贴政策,以解决没人养猪的问题。高盛看到了商机(假设媒体信息真实),投巨资在中国养猪。高盛替中国人养猪,被有些人看成涉及农业产业的安全底线问题,争论挺大、讨论也很热烈。高盛养猪如果涉及农业安全,也仅仅是在会不会形成对养猪产业的垄断。防范的措施是促进更多的竞争者参与养猪产业,促进品质和服务的不断提高,保持价格稳定。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实践已证明,没猪、没粮才是最大的不安全,保证有猪肉吃、有粮吃才是最基本的安全。从之前的吃不饱,到逐步解决温饱,我们经历了Cye.com.cn一个政府管制从严到松的过程。近几年猪肉价格的持续攀升,反映了猪肉不够吃的问题。发改委这次没有采取市场准入、价格限制等行政调节手段直接干预养猪业,而是出台补贴政策,刺激市场养猪的热情,鼓励更多人养猪,养更多的猪以解决猪肉需大于求的难题。
发改委这次做对了,但是似乎做晚了。当市场不能自动实现供需平衡的情况下,政府应通过税收和产业政策、产业补贴,刺激供应的热情,引导市场资金的流向,从而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我们今天应该用开放的奥林匹克精神,放松管制。紧闭国门,我们今天只会有全运会冠军;接轨奥运规则,我们今天才有机会冲击奥运金牌总数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