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迅速演进的3G移动多媒体领域,中国在技术差异化和自主性方面所取得的成果——TD-SCDMA技术,在北京奥运会上大张旗鼓地登场亮相。相比全球其它已经开始采用W-CDMA和CDMA2000两种第三代蜂窝技术的地区来说,中国信息产业部(MIIT)对中国第三代蜂窝技术牌照颁发时间的延迟,给了TD-SCDMA一个弥足珍贵的时间,使其有机会来克服一些技术性障碍,并扩大其覆盖范围。
目前,仍然有很多人不赞同中国移动上马TD-SCDMA,这并非是该标准本身有什么缺陷。相反地,相比频分双工(FDD)的W-CDMA模式,时分复用技术在某些方面还更具优势(备注:W-CDMA支持Cye.com.cnTDD和FDD,但当前部署侧重于后者)。利用TDD,更容易进行时隙动态分配,以调节不均匀的互联网流量。TDD的频谱效率也更高,并能简化频率规划。此外,使用单频带还可避免FDD所需的成本高昂且笨重的滤波器,从而获得更精确的信道估计技术。
不过,正如所有其它技术创新一样,TD-SCDMA也需要测试和改进。问题也因之而产生。移动无线测试要花费时间和金钱。其中,金钱投入似乎是个“无底洞”,而且与此同时,时间却日益紧迫。因为从目前来看,中国在3G方面已越来越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
早期TD-SCDMA试验揭示出了其覆盖范围和容量方面的问题,且数据率(下行链路2.8Mbps,上行链路384Kbps)需要通过采用多载波方式来提高。同时使用多个载波可产生更高的数据率,而这又催生出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个大国试图走自己的自主道路,这并非首次,但是可惜的是,目前我们在移动领域看到的更多的是不成功的例子。在无线早期,美国曾放弃使用更广泛的GSM而选择CDMA,但不幸的是,最终却因此在蜂窝普及和使用率方面远远落后于欧洲和世界其它地区;同样地,日本在1991年也曾罔顾GSM选择PDC,这导致日本人“孤独”地享用着差劲的手机语音质量和服务质量。当然,对于诸多TD-SCDMA的支持者来说,希望TD在中国的发展会成为例外。
W-CDMA在发展过程中,一度存在性能进步缓慢、难产、手机迟迟没有生产等诸多问题。正因如此,2006年,TD-SCDMA的主要支持者,大唐科技主席兼总裁周寰指出,W-CDMA Cye.com.cn的问题对中国而言是天赐良机,中国可以趁机凭借一个频谱效率更高的、理论上部署成本也较低的标准来领先于全球其它地区。事实上,很多业内人士也提议,中国应该将W-CDMA问题看作是一个示警信号,而不是一个商机。因为无线技术,尤其是3G,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
无论如何,中国已经开始部署TD-SCDMA。中国移动5月份宣布,它已投资20.4亿美元,在中国8个城市铺设了TD-SCDMA网络,其覆盖范围已达2G网络的95%。不过,这些仍只是商业试运行。据预测,今年年底将有30个城市部署TD-SCDMA,这意味着2008年底用户人数达500,000,2009年底为300万。MIIT最初的目标是明年左右用户数量达1000万。

图:TD-SCDMA手机市场份额。
芯片供应不容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