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大豆进口量仍处高位,港口库存充足。在连续几个月的大量进口后,大豆港口库存一直维持高位。数据显示,我国7月份进口大豆350万吨,1—7月累计进口大豆207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2.8%。据商务部的进口预告,8月份大豆进口到港数量将达到337万吨,进口的势头仍然未减。目前大豆的港口库存量约在360万吨,按照每天大豆消耗9万吨计算,港口库存可维持40天,高库存压制大豆价格上涨。并且鉴于新豆即将上市,企业采购谨慎,大都采取随需随购的策略,也抑制了大豆的短期需求。预期大豆港口库存的下降将等到9月份以后,随着我国新豆的上市,进口大豆量渐趋下降,当然也不排除油厂压榨利润大幅恢复后,油厂的积极采购消耗库存。
其四,美元回调以及原油疲软,CBOT大豆维持振荡行情。受美元回调以及原油疲软的双重影响,CBOT大豆维持振荡行情,而上周五CBOT大豆亚洲电子盘小幅上扬。进入9月份后,在基本面天气对行情的影响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市场将目光更多的转向了周边市场,而美元持续反弹目前已经突破80高位,而原油价格则不断的下跌,同时之前的飓风“古斯塔夫”的残余势力为美国中西部地区带来了降雨使得前期的旱情有所缓解,利空于国际大豆市场,目前大豆期价自月初的下跌幅度达到150美分之多,而目前多空双方在此争夺较为激烈。
目前北半球大豆生长基本已经处于末期,不利影响因素越来越少。随着大豆收割期的最终临近,大豆的产量也将确定。现在大豆产量最大的风险是霜冻问题,据美国气象机构报道,早霜有可能发生,但是并不会影响整个大豆的产量增加。上周五美国农业部月度报告出台,美元疲软提供市场溢出涨能,同时美农业部9月报告下调大豆单产和产量预期也带来新基本面支撑,当日CBOT大豆期价飙升,而外围市场的走势也不容忽视,尽管上周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对于美元来说是重大利好,但是从此事件中可以折射出次贷危机的后遗症有多大,特别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目前亏损额度也较大,值得关注。
纵观后期影响大豆价格的因素,长期大豆市场供需偏紧的格局仍然存在,然而新豆产量渐趋确定情况下的季节性供应压力,大豆港口的高库存以及下游压榨消费疲软将短期抑制其价格,还有对于宏观经济的担忧持续影响,后期大豆市场基本面偏空,价格重心将缓慢下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