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国网络媒体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关于奥运报道权的争夺早在2005年就拉开了序幕。当搜狐以高额标的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时,新浪、腾讯、网易等并不甘将这难得机遇拱手让人,而是以联盟的形式来回应搜狐的专美。各大门户的倾力加盟,让奥运期间的网络媒体报道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是报道的场次数量和实时性,还是报道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各大门户都显示了极高的水平。尤其在原创内容的采访和制作上,网络媒体也显露出锋芒,再加上视频直播、即时消息提醒、在线互动等功能和服务的实现,将一个更加充实、全面的奥运会通过互联网展现给了用户。这一点说明的不单单是中国网络媒体报道能力的提升,而是从技术到内容的全面提升。
其次,在强大的网络媒体引导下,中国网民的习惯也得到了巨大改变。根据赛迪顾问针对网民奥运期间访问行为的调查和统计发现,80.3%的网民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得奥运相关信息,其中69.5%的用户认为即时消息提醒为获得实时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68.4%的网民通过互联网在线收看或者点播奥运比赛,其中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上班族成为主力;52.2%的网民参与过网上奥运话题讨论、竞猜以及写博客等。这一组数据可以充分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网民了解奥运、观赏比赛的重要渠道,而网络的互动性、个性化也增强了网民的黏性。
第三,奥运带来了广告价值的提升。2008年奥运会是互联网首次在如此大规模的国际体育盛会中展现实力,互联网极高的传播效率和用户点击率的背后,显示的是商业价值和广告价值的提升。很明显,广告主们已经关注到奥运带来的网络传播的价值。据赛迪顾问统计,2008年Q2网络广告规模增长超过40%,而奥运带给网络广告的激励作用,并不是暂时性的。通过奥运会,互联网的传播效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使更多广告主深刻认识到网络广告的商业价值,而这一影响,将会是长期的和深远的。
第四,奥运会为电子商务提供了重要动力。奥运会和残奥会大量采用了网上订票的模式,据统计,北京奥运会官方票务网站在正式开通的短短一天时间内,网站点击量就达到46万人次,注册用户达到3万人。700万张奥运门票的销售影响的不仅仅是700万观众,而是刺激了十数亿中国人的电子商务神经。奥运网店的成功运作更是将奥运点燃的电子商务热情进一步延续下来,奥运会闭幕后的8月25日,该网站总点击量达105.4万次,订单852单,刷新了单日总点击量和日订单数量的纪录。
透过奥运会,我们看到的不单单是基础网络设施的改善以及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中国互联网已经向全世界证实了它的实力和商业价值,并且为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