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才结构不合理。中国是一个工业制造和农业大国,我们需要更多的产业技术人才。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待业人数约为34万,占总人数的30%;2008年有550万,待业人数约为330多万,占总人数的60%;2009年与2008年的毕业人数和待业人数基本保持平衡。这说明,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另一方面,企业用工难。近两年来,中国陶瓷行业的产业工人严重短缺,企业招工也越来越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各高校无序扩招,所设专业不合理,教育质量差,而且“政、产、销、学、研”五者严重脱节。如果中国的教育体制不能改革,今后中国人才的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五、资源严重浪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平均以9.5%的发展速度增长,取得令世界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令人担忧的隐患。一方面,发展中消耗了太多原材料。据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媒体透露,中国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需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近6倍,或许更令人尴尬的结果是,比印度还多3倍。另一方面,我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目前,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这个数字是50年前的2倍。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沙漠化,可居住及可利用土地都是50年前的一半。每年,中国都不断地加强自己作为一个经济神话王国的形象。但是,奇迹将很快结束,因为环境跟不上发展的步伐。1/3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而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据媒体报道,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就占了5个。空气污染也早已成为困扰中国城市的主要问题。由于空气和水已经被污染,中国的GDP为此损失了8-15%。那还没有包括健康问题的损失,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北京有70-80%的癌症其病因与环境污染有关,肺癌已成了中国人的头号杀手。
陶瓷行业是污染大、资源消耗高的行业,报废垃圾处理和从业人员职业病治理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两大难题。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过去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如果要解决制造企业的污染问题,首先是要打破各种地方保护主义,让企业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从国家管理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对各地的环保部门实施垂直管理,使其摆脱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行政管制和工作干扰。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中国未来将出现“七大经济区”
从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来看,中国陶瓷行业也将会形成七大板块的产业格局。一是以佛山总部基地为产业轴心的“珠三角”板块,它包括周边的三水、开平、顺德区等产业区(注:如果当地政府不能及时作出产业规划,专业市场不能迅速集中,佛山陶瓷产业的竞争力将会被弱化);二是以晋江为产业轴心的福建海西板块,它包括周边的潮州、德化以及台湾省等产业区;三是以淄博为产业轴心的齐鲁板块,它包括周边的临沂等产业区;四是以江西景德镇为产业轴心的华东板块,它包括周边的高安、上高、萍乡等产业区;五是以四川夹江为产业轴心的西部板块;六是以河南长葛或河北唐山为轴心的中原板块;七是以法库为轴心的东北板块。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这些产业轴心的形成除有国家战略推动的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各地政府能否及时抓住产业转型的机会,尽快转变发展观念,做到科学规划、有效整合。
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商家的成本意识将会不断增强。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0年内,各地区的产业轴心一旦形成(大型批发市场),当地的制造业及各项产业配套又能及时跟上,佛山将可能要受到商流分割的威胁。因为,各地的商家进货不可能会舍近求远,在同等价格或更低价格的前提下,他们必然会选择进货距离不超过5小时的专业批发市场。因此,佛山要想保住目前在建陶的行业地位,唯一的出路是尽快改善市场的经营环境,把总部基地真正做实,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快寻求与各产业轴心区的地方政府进行合作,使佛山的陶瓷产业做到有序转移,科学输出品牌资源,迅速占领行业制高点。
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对于广大陶瓷企业投资者来说,在选择投资地时,一定要结合各地的产业发展规划,紧紧抓住政府打造区域品牌的有利时机,及时抢占产业制高点,借助各种优惠政策,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回报。这也是广大投资者立足于不败之地的一种必然选择。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