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了四个品牌的格林豪泰又创立了“格林东方”,不声不响的开了两家准四星酒店;经济酒店的老大如家,突然发力玩起了高端,今年9月宣布旗下的和颐品牌未来5年新开50家;而最新的消息是,目前仅有23家酒店的汉庭全季,未来2-3年将以每年50-60家的速度扩张。
一时间,还在低端市场忙于“跑马圈地”的经济酒店突然将向“上”突围,将战场转移向了中端市场。用如家总裁孙坚的话来说,“一切来自于危机感。”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高端市场被国际酒店巨头牢牢占据,低端经济酒店寡头竞争格局大体已定之时,中端市场成为了中国酒店业最后的蛋糕。而来自官方研究机构的声音则表示,这块蛋糕并不小。
经济酒店向“上”突围 抢食中国酒店业最后的蛋糕
已经有了四个品牌的格林豪泰又创立了“格林东方”,不声不响的开了两家准四星酒店;经济酒店的老大如家,突然发力玩起了高端,今年9月宣布旗下的和颐品牌未来5年新开50家;而最新的消息是,目前仅有23家酒店的汉庭全季,未来2-3年将以每年50-60家的速度扩张。
为了宣布这一扩张计划,汉庭昨日专门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在官方表述中,中高端的细分品牌全季成为了汉庭未来扩张的重点。而当2008年汉庭改名酒店集团,开始多品牌策略之时,战略重点刚刚开始由中端商务向快捷经济的转型,同年推出了价格百元以内的“汉庭客栈”。但仅仅两年之后,风向突变。
而如家的和颐品牌也并非一夜之间冒出,早在2009年底首家和颐酒店便已在上海开业。但在今年如家收购莫泰之前,媒体的表述中却一直把如家当单一品牌运作的典范。原因在于,在当年高调宣布进军豪华酒店市场之后,如家的和颐如销声匿迹一般再没有了动作,出现了长达两年的断档。直到今年9月,第二家和颐酒店才姗姗来迟。此时的如家也一改往日的谨慎,孙坚甚至向媒体表示,“五年后的和颐将堪比今天的如家快捷。”
一时间,还在低端市场忙于“跑马圈地”的经济酒店突然将向“上”突围,将战场转移向了中端市场。用如家总裁孙坚的话来说,“一切来自于危机感。”
当行业老大开始讲“危机感”的时候,对于身后的追随者来说,危机的意识必然更加强烈。在新的细分市场中寻求蓝海,便成了竞争者之间突破行业天花板的一种默契。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高端市场被国际酒店巨头牢牢占据,低端经济酒店寡头竞争格局大体已定之时,中端市场成为了中国酒店业最后的蛋糕。而来自官方研究机构的声音则表示,这块蛋糕并不小。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今年的世界酒店联盟大会上指出,根据其研究结果,40%的入境过夜旅游者和25%的国内过夜旅游者在旅游住宿产品上愿意选择中端酒店。以此比例推算,中端酒店的市场规模将每年超过1亿人次。这一市场潜力巨大,但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服务品牌更是几乎没有。
以携程国际旗下的星程酒店联盟为例,仅仅依靠120家酒店的规模,便已牢牢占据中端连锁酒店规模第一的位置,与经济酒店连锁品牌动辄上千的规模相比,的确不可同日而语。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闫强告诉网易财经,对于经济酒店品牌来说,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在资金和管理上已经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此时趁虚而入进入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也是顺其自然。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