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市场定位模糊 经济酒店品牌仍需摸索
与经济酒店的经济快捷,高端酒店的高档奢华不同,中端酒店市场确实一个定位略显模糊的市场。对于刚刚杀入的经济酒店品牌来说,似乎还没完全想好在这一市场到底应该怎么玩。
如家的和颐主打高端,600至700元的房价达到了大部分五星级的标准,但在官方表述中,其定位在“超四星”和“简约化的五星”之间摇摆不定。
汉庭全季成立之初定位于“中档有限服务商务酒店”,是经济型酒店中的升级版,但在新成立的酒店中又加入了“酒店公寓”的概念。
格林东方甚至在同一时间成立的两家酒店都打不出了不同的牌,一个是高尔夫、游泳馆一应俱全的超四星,另一个则是商务会议功能为主体的经济酒店升级版。
闫强认为,“目前的中档酒店参与者在管理和人才上积累还不足,因此导致了定位模糊,在模式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而如果没有一个可供复制的标杆模式出来,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扩张也不大可能。”
汉庭公关部负责人也坦言,“目前还在摸索。”该负责人同时透露,与经济酒店的加盟扩张模式不同,出于对管理控制的考虑,现有的全季酒店仍以直营为主。但由于在固定资产投入上的巨大需求,中档酒店的投资规模往往在同等规模的经济酒店2倍以上,对于计划每年以60家速度扩张的全季来说,资金上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似乎是由于看不到大规模复制的希望,7天酒店在中端酒店市场中便迟迟没有动作。在给网易财经的回复中7天CEO郑南雁说,“在中端酒店市场7天暂时没有更多可以分享的信息。”而在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郑南雁甚至表示,7天三年之内不会进行多品牌经营。
“中国特色”制约中档酒店市场发展
事实上,在中端市场领域,中国的经济酒店品牌并不是唯一的玩家。洲际、万豪、雅高、希尔顿等国际品牌巨头均有自己的中端品牌。但国际品牌在高端市场大举扩张的同时,对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中端市场却始终缺乏兴趣。
原因在于,中国酒店业市场格局的“中国特色”让国际酒店集团们对中端酒店市场望而却步。
万豪国际集团亚太地区总裁高思盟认为,中国的中端酒店市场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中档级别酒店与豪华酒店没有在价格上拉开距离,而欧洲美国甚至印度在这两种级别的酒店价格差距通常在三四倍以上,但中国却没有特别明显的价格区别。
因此在高思盟看来,目前中国市场环境下,大力发展中档酒店并不现实。
而华美酒店顾问首席知识官赵焕焱则告诉网易财经,在中国以三星级酒店为代表的中档酒店从数量上来说占据了中国酒店总量的50%,规模巨大,但普遍经营不佳。以2010年数据为例,中国酒店业整体盈利54亿,但三星级酒店却亏了12亿。
“四五星级酒店经营状况最好,因为价格低,有竞争优势。”赵焕焱说。“去年全国7个省的五星级酒店平均价格已经跌倒了500元以下,以山西为例,六家五星级酒店的平均房价是377元。”
格林东方:http://xm.cye.com.cn/qita/qt20w/20111230113797310.htm
高端酒店价格下探带来的竞争压力无疑将中端酒店的利润空间大幅压缩,而经济酒店品牌向中端进军恰恰是为了却突破低端领域价格竞争导致的利润率瓶颈。高思盟认为,“中国经济型酒店之所以向中档市场发展,也是因为经济型酒店价格不能再低了,为寻求利润,更适合向中端发展。”而汉庭昨日也表示,之所以重点发展全季品牌,也是因为中端酒店的利润率更高。但这无疑带来了矛盾。
但赵焕焱说,三星级酒店目前陷入困境的最大原因在于,大部分三星级酒店仍以单体模式运营,标准化技术化管理能力不足,而在星级评定体系内对硬件设备的一些要求,又大幅增加了运营成本。因此集团化或虚拟集团化是三星级酒店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经济酒店品牌来说,如能顺利收编陷入困境中的三星级酒店,进行标准化的改造,对于整个市场来说也不失为一次机遇。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