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换量抢占市场份额
“EMS的降价是拉动其业务量的杀手锏。”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衡量快递业绩有两大标准:业务量和业务收入,而在2010年以前,E M S在这两方面是市场的老大,但是在2011年、2012年以后开始下滑,在国内业务两方面,2012年E M S被圆通和申通超过,位列市场第三,其业务量增长速度也逊于民营快递。
根据E M S母公司中国邮政速递此前递交的上市招股说明书资料显示,2011年E M S速递业务收入达211.97亿元,较上一年同比19 .46%.但尽管如此,增速仍明显低于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整体水平。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过去三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分别实现业务收入479亿元、575亿元、758亿元,同比增长17.3%、20%以及31.9%.
国内速递、国际速递以及含增值服务及代理服务在内的其它服务营业收入是E M S速递的三大主要构成,其占比分别为60 .19%、23 .98%与15 .85%.但在过去三年中,E M S国际速递业务增速分别为15 .37%、11 .91%与-1 .29%,增速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国际快递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国内快递业务成为推动E M S发展的引擎。
不过,这其中,E M S异地速递2011年业务收入实现104亿元,同比增长17 .87%,过去三年增幅上下波动较大;相对来说,其同城速递竞争力逐年加强,去年业务收入达14亿元,在过去三年分别增长0 .14%、8.64%与11.27%.
记者留意到,国内同城快递正是此次E M S降价的主要着力点之一。而另一着力点,则是针对淘宝商户。“这一轮E M S调价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主要动力是网购。”徐勇表示,如果一直保持高价就难以占据网购市场,E M S与顺丰一样是中高端的快递企业,要拉动业务量,必须降价,否则难以与民营快递企业竞争。另一方面,随着E M S筹划IPO上市,它需要有好的业绩来巩固其市场地位,所以通过降价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也能够拉动业绩的增长。
EMS或向网购业务转型
“E M S降价暂时没有对我们的业务产生影响。”一家不愿具名的快递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目前主攻电子商务市场,作为其下游产业的快递业,目前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E M S虽有依赖国有资本背景影响,但运营效率一直不高,其毛利率去年为21 .06%,与国际同业U P S的2 2 .6 4 %及联邦快递的24 .9%相比仍有差距。而本土以顺丰、宅急送、“四通一达”为代表的民营快递在口碑、产业布局以及代收货款业务上已经直逼E M S.
不止如此,9月7日,国家邮政局发布公告称,已批准联邦快递和U PS经营国内快递业务。此前两家公司在获得牌照前就处于一边申请牌照一边经营的状况,现在终于名正言顺。
在广东快递业分析人士廖永生看来,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国内快递品牌的市场化竞争会日趋激烈。“E MS此轮降价一方面随着E M S邮政速递脱离邮政储蓄,完成IPO,它的竞争优势、市场规模的扩大需应对 四通一达 这些三类快递品牌的价格竞争,形成价格优势的基础。另一方面则要应对国际快递品牌,抢占国内市场。”
“截至去年年底,E M S和顺丰所占据的市场份额都在百分之十几的水平。而从这次调价可以看出,E M S或许有志于向网购业务进发,转型力度有所加大,降价会拉动网购和商务两大板块的增长。之前顺丰发展趋势今年有望超过E M S,但现在看来或许存在变数。”不过徐勇认为,这还要视乎E M S此次降价的时期而定。这次降价是短期还是长期,需要看E M S接下来的一些战略方向。如果想要提高网购的市场份额,就必须降价,否则难以与民营快递竞争。还需要考虑其成本承受能力,降价在短期内可以有效拉动业务量,但是长期来说对企业成本会造成威胁。所以E M S需做好策略定位。
然而,从EMS此次降价不难看出,目前快递市场的竞争仍然处于价格竞争阶段,要过渡到服务竞争阶段可能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仍需要政府有效整顿快递市场,以避免惨烈的价格战带来的负面影响。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