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库存都很严重,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曾任晋江某知名运动品牌市场部主管的王荣耀(化名)表示,至于存货总量,他表示没人算过,也没法计算。
据王荣耀介绍,在存货空间分布上,品牌总公司一般占到总量的15%-20%,区域分销商和终端零售加盟店占到70%-80%。
如果以此比例计算,仅特步国际、匹克体育、361度三家公司的渠道存货可能就不下80亿元。
王荣耀还表示,现在渠道上的存货以2010年和2011年产品为主,分别占到库存量的25%、40%-45%。
企业盲目扩张,是这次国内运动品牌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
“企业为了能在北京奥运年有大突破,2007年、2008年给了中间渠道商很大市场压力,包括指定配货额度等。”王荣耀表示。
“经销商为了能享受到更低折扣,拼命进货,厂家拼命出货。”林明发告诉记者。
2008年北京奥运不仅没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还令企业的乐观预估备受打击。
2008年之后,许多泉州二三运动品牌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大部分企业没有赚钱,都在扩张网点,可以预见会出现崩盘。”王荣耀表示行业内早就这么认为。
靠着硬撑起来的庞大网点,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包装上市。“靠上市这根救命稻草,有可能扭亏为盈,扭转局面。”
但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并没有给运动鞋服行业足够多的时间,个别企业已经“冲都冲不动直接倒掉了”。
“他们往不归路上走,只能往前,”王荣耀说,“有市场逼的,也有自己逼的。”
内销转出口
“内销转出口”,这是做外贸的张向榕今年发现的一个新现象。
“国内二线运动品牌,通过一些渠道,把库存低价卖到国外去,这种现象很多。”
安踏、KAPPA等内销运动品牌及其加工厂都转去抢外贸单子,“价格压低,对外贸冲击比较大。”张向榕告诉记者。
张向榕表示,由于国内市场不好,做内销品牌加工企业设备开工率在50%-60%左右,“这还是相对比较保守乐观估计。”
面对存货压力,安踏体育2012年中报表示,“将开设更多工厂店及折扣店来清理季候库存,并预料行业内的清货行动仍会维持一段时间。”
据了解,大型工厂店一般卖滞销产品,属于“洗货”性质,价格在3-5折之间。
行业清理存货,“最少需要2-3年时间消化。”王荣耀表示。
2003年至2007年,是泉州运动品牌的“黄金五年”。那期间,“大家都有肉吃”,谁都可以赚钱。而一个行业景气周期的结束,让原本粗放、盲目的经营模式“原形毕露”。“大肆开店扩张时代已经过去了。”林明发说。
李军表示,现在不少品牌企业也在考虑采用零库存运营模式。
王荣耀原本希望,行业可以花3-5年时间回归理性。也许,这次是一个机会。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