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资讯宏观经济→新闻
    


活期存款增多释放新信号


cye.com.cn 时间:2006-8-15 23:33:21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我来说两句

    经济观察:“活期存款增多”释放新信号
 
    新华网北京8月15日电 (张旭东 姜琳)中国人民银行近来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金融机构的存款期限结构在上半年出现新变化,呈现活期存款增加较多、存款余额占比上升的特点。央行称,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2005年出现的存款定期化趋势。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其呈现的新特点又释放出了哪些信号? 

    企业个人都偏爱活期存款

    2006年以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更乐于把钱存在活期账户上。

    央行新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上半年人民币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多增2820亿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256亿元;而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比2005年多增1502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少增333亿元。

    另据央行7月份的金融报告,1月至7月活期储蓄存款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308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同比少增加1322亿元。央行对此判断:“居民储蓄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

    受宏观金融形势影响明显

    “活期存款增多,深受当前宏观金融形势影响。”清华大学国际贸易与金融系系主任李稻葵表示:“这映射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股市等投资环境改善,以及人们理财意识的提高。”

    对企业活期存款的增多,央行解释说,按照经济运行的规律,由于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的影响,企业对随时取用的活期存款需求会有所上升。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工业生产在二季度增速创下十年来的最高。在信贷过快增长的背景下,企业对活期存款的需求自然有较强需求。

    “伴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政策的出台,老百姓现在也更愿意选择方便存取、流动性大的活期存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金融走势的判断。”李稻葵说。

    储蓄分流至股市等投资渠道

    定期储蓄存款向来是老百姓最基本、也是最稳定的一种投资方式。不过,股市的走好,各种理财产品的丰富和百姓理财意识的提高,导致了如今部分居民储蓄的分流。

    上半年中国股市一改先前低迷局面,股指一路走高并创出自2004年5月份以来的新高,不少人重入股市。根据中国证监会数据,股市上半年新增开户数达189.96万户,是去年同期新增数的3倍多。

    “新股现金申购制度的恢复和股市上涨较快,这使得居民储蓄存款的一部分转移到股票市场,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明显减缓。”央行如此解释。

    而目前市场上已推出的货币市场基金、信托理财等投资品种,也极大吸引着投资者。像近期开设的银行代客境外理财项目,更是将投资者的人民币存款转化成美元,然后拿到境外去直接投资,使得人们的选择更为多样。

    与此同时,买房是近年来许多百姓的选择,更有不少人在观望。辽宁省沈阳市的王先生就是属于持币待购者,他早在三个月前就把积蓄全转到活期存折。“等看好了房子就买,我个人觉得比存在银行划算。”

    趋势是否持续尚待观察

    目前一些人不再局限于单一、无风险的定期存款,逐渐开始接受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投资方式,这一积极的理财方式值得肯定。

    我国目前一方面有超过15万亿元巨额人民币储蓄,但另一方面内需相对不足,这是当前经济学界热议要解决的矛盾问题。不少专家认为,适当分流储蓄,大力刺激消费,是可选的现实之策。

    不过,李稻葵教授提醒说:“居民对储蓄态度的变化,也有可能是感觉到了通货膨胀压力,而增加了个人手头的流动性。但最终解释要等待银行的客户调查。”

    “老百姓消费取向及存款结构变化,与经济运行情况和金融政策密切关联,今后是否继续这一趋势,尚需进一步观察。”一位权威专家如此评价。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第十届金手指网络奖征集中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