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全国十强县评选揭晓 江苏7席独占鳌头

2005中国最发达县域经济论坛。(资料图片)
记者9月18日从在荣成召开的2006中国发达县域经济论坛上了解到,2005年度全国十强县评选产生。由于出现了并列情况,今年的“十强”实际有11个县(市、区)。在全部11个强县(市、区)中,江苏以7席独占鳌头,广东和浙江各占两席。
这11个县市是:江苏昆山市、广东顺德区、江苏张家港市、江苏江阴市、广东南海区、江苏常熟市、浙江萧山区、江苏武进区、江苏太仓市、江苏吴江市、浙江绍兴县。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论坛期间解释说,之所以有11个县市,是因为太仓和吴江综合发展指标相同,并列第九。
据介绍,2005年十强县人均GDP6.6万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接近4000元。以人均GDP衡量,十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京、津、沪及江浙粤等地级以上城市的平均水平。十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663元,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4万元。生活条件已达到甚至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最富十强县排定新座次 昆山顺德江阴列前三
“郡县治,则天下治。”9月17日,2005中国最发达县域经济论坛在浙江省绍兴县开幕。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公布中国十强县最新排名,并指出最富百强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力量。论坛期间,全国百强县共同发表题为《全国百强县争创“和谐先锋”》的“柯桥宣言”,倡导县域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名:江苏省昆山市

昆山概况:
昆山地处长江三角洲,是江苏省的“东大门”,东邻国际大都市上海,西依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区域面积927.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41.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86.6平方公里,是江南典型的“鱼米之乡”;常住人口超过120万,其中户籍人口62万。1989年撤县设市,现辖10个镇和1个国家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地理位置:
昆山位于东经120°48′21″~121°09′04″、北纬31°06′ 34 ″~31°32′36″,处江苏省东南部、上海与苏州之间。北至东北与常熟、太仓两市相连,南至东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接壤,西与吴江、苏州交界。东西最大直线距离33公里,南北48公里,总面积921.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23.1%。
经济状况:
通过多年的努力,昆山已经成为沪宁经济走廊中的新兴工商城市。200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全口径财政收入85.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5亿元,分别增长29.6%和3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亿元,增长8.2%;进出口总额235亿美元,其中出口128亿美元,分别增长69.1%和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增长25.5%;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608亿元,增长43.8%。 
昆山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坚持把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作为走向世界、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形成了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以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截至2004年底,昆山累计批准来自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360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0亿美元。今年1-4月,全市新批外资项目208个,注册外资15.4亿美元,到帐外资4.6亿美元。(来源:昆山国际)
第二名: 广东顺德区

地理位置
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北临广州,毗邻港澳,面积806平方公里。境内绝大部分是江河冲积的平原,河涌交错,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春。
顺德建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1992年3月撤县建市,2003年1月撤市设区。全区现有10个镇(街道),108个行政村,89个居民区。户籍人口114万人,流动人口86万人,旅居港澳台的乡亲及国外华侨40多万人。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人民充分发挥政策、地缘和人文优势,逐步使顺德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发展成为现代新兴的工业城市。顺德于1993年被批准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1999年被确定为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2000年至2003年连续四年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之首。2004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1.0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561.1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07.27亿元,各项税收(含海关代征税收)合计106.9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32.27亿元。
气候条件
顺德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景色怡人。年平均气温为21.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3.1℃;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 28.7 ℃。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多达1649毫米,年平均湿度为81%。2至3月份多低温阴雨天气,7至9月份为台风活动季节,台风期间有时发生强台风,对农作物造成较大损害。 (来源: 顺德人民政府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