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适应科技全球化潮流,推进研发、智力和人才国际化。目前,发达国家都是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资源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上世纪末期以来,爱尔兰、芬兰、瑞典等新经济典范其自主创新也都是建立在国际化基础上的,如芬兰只有 500万人口,但诺基亚公司却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跨国公司之一,爱尔兰、瑞典也抓住cye.com.cn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也必须走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之路,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大力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吸引外资的重点要转向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同时,着力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设立产品设计和研发中心、开展海外并购等,提高利用外部智力和研发资源的水平,招揽国外高端人才,锻炼培育自己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第四,适应世界信息化潮流,加快提升信息业国际化水平。目前,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推进,世界信息化成为新的潮流。因特网日益普及,2006年全球网上交易额达6.2万亿美元,软件领域发明创新更为密集频繁使人们实现了实时通信,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我国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将会适当超前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三,但2006年占GDP的比重仅为5.3 %,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2.2%,明显低于工业cye.com.cn化国家平均水平。我国必须大量引进国际上先进的信息技术软硬件成果,积极参与国际信息产业的合作与竞争,共同推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创新,显著提升国际化水平,世界信息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世界信息化也是统一标准和规则最为普遍适用的领域。要赶上世界信息化潮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服务。
第五,“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制造业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还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已有一大批从低端到高端的制成品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在世界制造业分工链条中总体处于低端位置。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投资扩张加大了产能过剩,目前制造业产能闲置率已达较高水平,加上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世界经济可能将进入周期性调整等内外cye.com.cn部压力的累积,我国制造业正告别低成本的时代,亟需加大参与全球产业重组和要素优化配置的力度,推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一是学习借鉴国外企业的经营模式,在全面深化国cye.com.cn内国际分工协作基础上,培植核心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二是学习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快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供应链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水平,在实现资源国内外优化配置过程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新产品开发;三是加强海外投资与并购,建立健全自己的海外营销网络,及时发现和创造市场需求,加快开发新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