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大多数创业者最重要的成就都产生于青年时代,年轻人始终是引领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力军。因此应该搁置争议、登高望远,站在更高的战略层面审视、思考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创业周”,议论又多起来了。有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太低,总体上看得不偿失;有人认为大学生能力尚有欠缺,鼓励大学生创业是对大学生个人的不负责任;还有人认为推动大学生创业是政府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
但有个情况大家很少提及: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2l世纪全世界将有50%的大学毕业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目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已高达30%,富有活力的年轻创业者成了这些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了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工作岗位的提供者和产业创新的主导者。而当今上海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还不到3%。
面对差距,笔者认为,看待大学生创业应突破常规思维的窠臼。纵观历史,大多数创业者最重要的成就都产生于青年时代,年轻人始终是引领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力军。因此应该搁置争议、登高望远,站在更高的战略层面审视、思考大学生创业。
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上海的战略要求
实现“四个率先”,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已成时不我待的紧迫任务。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正是上海完成这一紧迫任务的重要战略选择,此举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树立、创新企业的孵化、创新资源的整合、创新机制的建设、创新环境的优化等,都具有长远意义。
首先,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生创业的根本价值所在。创新型人才是构成创新型企业的重要主体,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首要条件。尽管创业路途往往艰辛坎坷,但大学生创业者们在风雨中磨炼,在竞争中成长、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和发展自己。有志兼有“智”的当代大学生选择创业,是锻炼综合能力、提升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好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