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风险投资不会因为你讲的好,他就会激动。
本报记者:从你创业开始,已经成功地数次融资,包括从英特尔这样的大公司融资,在此方面应该有好的经验吧?
王维嘉:风险投资不会因为你讲的好,他就会激动,就会投你。他会投你,主要是因为他本来就对此感兴趣,本来就想做这方面的事。内在的因素,才是最关键的。英特尔投资公司一般会投资与他们产业上下游有关的企业。他们会投我们,是因为我们从事的无线行业,正好也是他们想做的。
本报记者:具体说来,风险投资青睐你们的东西还包括哪些?
王维嘉:可以成功融资主要因为我们的方向是无线互联网。其次,人很重要。我们的创业团队不算笨,有国际工作的经验,又了解中国,在硅谷找到这样的团队也不容易。创业时,当你的方向选择对了,团队就成为最重要的因素。毛泽东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所以,团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报记者:对于风险投资,许多创业者可以说是又爱又恨,像王志东、吴鹰都因为是跟董事会的经营思路不同,而被迫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你如何看待这种事?
王维嘉:我和吴鹰、王志东都很熟。王志东曾经是新浪的灵魂。我想如果王志东一直留在新浪,新浪应该不会比现在差。当时是互联网的严冬, 业绩不好和CEO没什么关系。 如果到了今天,搜狐的业绩很好,但是新浪不行,那就应该换掉CEO,否则我认为就不应该换人。吴鹰也一样,当时小灵通在最火的时候,吴鹰被塑造得像神一样。其实,当时他没有那么神,今天也没有那么差。他还是他。但是资本永远要找替罪羊。好的时候,董事会就很高兴,差的时候,董事会当然就要找原因。
本报记者:你想象过,有一天,董事会让你离开自己创立的美通公司吗?
王维嘉:这种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我很感谢董事会,能容忍我到现在。其实,资本由于离得较远,可能并不了解情况。但有时,换人还是对的。如果别人的船都开足了马力,而你的船却在搁浅,如果当时搜狐和网易的市场都非常好,但新浪不行,那当然要换人。
世界本来就是变化的,公司就是属于董事会和投资人的。任何职业经理人都应该把股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时你拿别人的钱,并不是没有成本的。所以你在引入投资人的第一天,就应该有这个心理准备。如果董事会把我换掉,公司一下发展壮大了,那我会更高兴,因为我也是股东,不劳而获,是所有人最终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