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件是“借东风”。作为“同盟国”海陆空三军总指挥的周瑜,因为气候条件不利于火攻,气得口吐鲜血,而诸葛亮却故意对周瑜密书十六字屁话“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此举无非是为了刻意夸大和强调“东风”的作用,其实如果没有周瑜前面的许多准备和铺垫,即使如同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先生的歌中所唱“任尔东西南北风”,那又有个屁用!而诸葛亮此番之所以能够炒作成功,得益于他年轻时生活于长江一带,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气象知识,但诸葛亮后来装神弄鬼的所谓“筑坛祭天”之举,未免就有些画蛇添足虚头八脑,炒作得太不厚道。
第六件是“空城计”。“空城计”其实是诸葛亮为了神化自己军事才华的一次刻意炒作,其时他其实已在城中埋伏了大量的主力部队。是个人都知道“诸葛一生惟谨慎”,像诸葛亮这样迂腐的人,要是生在盛世当个管家婆什么的可能还管用,但出生在东汉末年这样的乱世就很难有Cye.com.cn什么作为了,乱世需要的是张飞、鲁智深、李云龙这样天不怕地不怕、随时都敢于“亮剑”的创新人才,而不是诸葛亮这样整天患得患失、啰里啰唆的白面书生,所以他才会“六出祁山”而寸土未得。司马懿比诸葛亮不知道要高明倍,他焉有不知道此时诸葛亮城中有大队埋伏之理?诸葛亮的小聪明被司马懿识破,于是乎自我解嘲,杜撰了一个“空城计”的弥天大谎,为的是炒作自己那蹩脚的军事才能。
第七件是“擒孟获”。诸葛亮治小家也许还凑合,所以他的《诫子书》才比较有名,但是治国就差远了,打仗尤其不行,经常是小赢大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以诸葛亮在军事上那点儿可怜的所谓才华,他劳师远征深入不毛,平时反复强调的天时、地利、人和等软实力无一具备,想要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内(从“五月渡泸”到当年秋班师回朝)在七个不同的地方(覆盖当时云南境内的大部分地区)“七擒孟获”,而且是在当时云南的广大地理环境和恶劣交通条件下,诸葛亮想Cye.com.cn要玩杂耍般轻易地捉了又放、放了又捉树大根深叶茂的“地头蛇”孟获,无异于天方夜谭,骂死张一一先生也不会相信,好在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语言学校,诸葛亮从中看到了“语言不通”的美丽商机,于是乎乐得信口开河,随机发明个“七擒孟获”的电视连续剧出来狠狠地自我炒作一番,倘是换了少数民族都会讲国语的今天,张一一先生料必诸葛亮这厮断断不敢瞒天过海,编造出这所谓“七擒孟获”的鬼话连篇来。
第八件是“工作狂”。诸葛亮的一生,是炒作的一生,到后来他良心发现,想一想真是白白辜负了刘备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的知遇之恩和君臣大义,自己这几十年来竟是没有为蜀汉王朝干一点什么实事,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功劳,于是就只能在工作态度上做文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是诸葛亮率先炒作出来的。只有像诸葛亮这样根本没有什么才干,也没有什么功绩的炒作大王,才会自我标榜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会“事必躬亲,夙兴夜寐”,才会“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但态度是一回事,效益分明又是另一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