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苏南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去"驻村观察",我们总想多听一些创业者成功背后的故事。扬中市新坝镇双新村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村党委书记孙军介绍,在双新村,农民创业早已是一种常态,"创业小区"便是当地农民创业的"孵化器",一个个小厂从这里起步,渐成规模后又破壳而出。而农民创业的较高成功率,主要来自多方
面的热情帮带。
冷其根是村里的第一代企业家,他企业的老厂房如今成为双新村"创业小区"的安置点之一,驻扎着5家电器配套设备工厂。3月28日记者在这里采访,冷其根指着门口正在装卸货物的卡车告诉记者:"这家工厂6月份要走了,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张,现在的场地已经不够了,要搬进市开发区了。"看老冷的神情,他一点不失落。
马林曾经是一家电器厂里的技术员,几年前他跳出来单独创业。"有了创业的想法,村里就会根据你的情况进行创业指导,村里现在个体经营户100多户,许多都落户在小区里。"马林的小厂今年扩展到两幢厂房,2008年他用工15人,创造出700万元的产值。
全面掌握农民的创业意向,并将其导入本地的成熟产业链,是双新村提高农民创业成功率的重要经验。双新村为每个农户都建立一套富民档案,通过档案实施跟踪引导和服务。新坝镇电力电器产品占全国15%的市场份额,龙头企业华鹏集团就在村里。当村里了解到华鹏集团需要绝缘隔块,村干部便主动找到了有创业意向的村民何纪保,很快这个项目就落户创业小区。如今,何纪保在创业小区有了10人规模的小厂,一家人的年收入达到了几十万。村民李元福家里有两个小孩,负担很重,日子很苦,几年前利用调整宅基地的机会,村里帮他协调,让他在家为大企业搞配套加工,日子也富裕起来。村里400多名在外跑市场的供销员,一旦有适合的订单,首先也都会考虑到家乡的企业和创业者。当然,供销员队伍里也有不少创业者,阳光电器集团的创办者便是其中之一,公司现在年产值可达到3千多万。
据孙军介绍,现在农民创业最大的门槛其实不一定是资金,而是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相对稳定的销售市场。双新村正是抓住了这个难题进行破解。办创业小区,搞产业集群,源源不断地给后来的创业者带来更多的成功机会。现在双新村有1013户人家,其中十几户村民拥有千万家产,三四百户村民拥有百万家产。
|